本草纲目夏季湿气重,此物芳香化湿健
《本草纲目》:夏季湿气重,此物芳香化湿、健脾开胃,不是砂仁。 在中医养生里,夏季养生有2个主要方面:一是夏季养心,二是避暑祛湿。 关于夏季养心、养阳方面,大家说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属于“治未病”范畴里的,算是“未雨绸缪”。 而避暑祛湿则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多是身体有了少许的不适、或者有不适的趋势时需要做的。所以,更偏向于“治标”方面。 那么,夏季如何避暑祛湿? 有一定中医基础的朋友都知道,暑为阳邪,其实就是属于“阳热”的范畴。总的来说,避暑之法不外于就是清热降火;而湿气则是阴邪,其性凝滞,调治之法则是芳香化湿居多。 说到芳香化湿,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藿香和砂仁。 在浩瀚的中草药宝库里,有很多芳香化湿的中草药,而藿香砂仁确实也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总的来说,藿香更倾向于暑湿之邪束缚肌腠的表证,砂仁则更侧重于湿气困阻中焦脾胃之证。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既不是藿香,也不是砂仁,而是另外一味大家也比较熟悉的中草药——白豆蔻。 白豆蔻的名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它并不是在中医相关的书籍里,而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在诗中来以此来形容青春少女的美貌。而实际上,豆蔻也是一味很好的芳香化湿的中草药。 白豆蔻性味辛温。在历代本草家笔下,它是常用的行气化湿、健胃止呕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白豆蔻的描述是: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中寒气,燥化脾经湿气”三个主要功用。概括起来,就是“芳香化湿、健脾开胃”。 所以,白豆蔻也就可以适用于牌胃虚寒、脾虚湿郁或气滞而导致的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满闷,腹部胀痛等症。常和藿香、半夏、陈皮、生要、丁香等配伍同用。 因为白豆蔻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也可用于调治夏秋之交发生的湿温病。证见身热不扬,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胸脘堵闷、食欲不振、口不渴或口甜、小便不利、舌苔白厚滑腻、脉象濡滑缓。 白豆蔻用于湿温之证时,常配合杏仁、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比如三仁汤等方剂,以起到辛开、苦降、淡渗三方面的功效,更是中医调治湿温最常用的方药。 白豆蔻的使用注意: 白豆蔻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等,常用于食欲不振;配高良姜、香附、干姜、吴萸等,常用于胃寒疼痛。白蔻衣也就是白豆蔻的外皮,长于理气宽胸消胀,而温性较白蔻小,对于湿气冒闷中焦不畅、但寒热不明显者更合适一些。此外,因为白豆蔻总是一味芳香之品,所以在入汤药的时候,以后下为宜。肺胃火盛及气虚者,一般忌用。 白豆蔻的上等品,叫做“紫蔻仁”,外形个大、味浓、力足。紫蔻仁主用为芳香行气,温中调胃药。 其功效介于砂仁和白蔻之间,芳香温燥之性比砂仁较小,但比白蔻稍强。所以,在调胃药中,有时可以用紫蔻仁代替砂仁。 而在中医处方上,如果只写“蔻仁”的话,一般就是指白豆蔻仁。 白豆蔻和砂仁的区别: 白豆蔻和砂仁都有行气调中的作用,但蔻仁和胃止呕的作用胜于砂仁,砂仁暖胃燥湿的作用胜于蔻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gx/10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识科普破瓜之年是指多少岁破瓜又是什么含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