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烹茶方法
白癜风怎么诊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680395434159865&wfr=spider&for=pc 山泉煮茶粉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唐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尘:唐代中国茶为粉茶,被日本学去,称为抹茶 熟水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李清照宋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先倒入热水,将豆蔻投入,香味加倍;如果先放豆蔻,再倒入热水沏,就不香了。 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南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宋徽宗是分茶高手,与善棋、写字、弹琴并列,似已失传。“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笑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图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恰如一幅幅水墨图画,故也有“水丹青”之称。 笑:可能通“筅”(音显),炊帚,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帚,茶筅。 击拂:宋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一:“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醆面,如疎星澹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煎茶 《七碗茶》 卢仝唐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煎茶: 按陆羽《茶经》所述,唐代时人们饮用的主要是经蒸压而成的饼茶,煎茶前,为将饼茶碾碎,先烤茶,经常翻动,“屡其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煎茶需用风炉和釜作烧水器具,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煮。 煮茶时,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煎好了。 同时,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如果不特别口渴,就不值得喝了。 竹串子茶:没有查到详细的记载。可能是竹子结的果实。竹梨果或者竹米。卢仝用桃花泉水煮,韩愈品后,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gx/10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来冬天这么做,可以让手脚不再冰冷,附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