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您属于哪一个阶段
在我国古代,人的年纪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某人几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用不同的称谓。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赋予雅致有趣的年龄称谓,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年龄的含义。 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代儿童。大约是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年龄。 古代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约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年龄。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岁。 古代女子满十五周岁束发,以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行冠礼,以示成年。 “三十而立”,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四十而不惑”,后将“不惑”作为四十岁的代称。 “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作为五十岁的代称,并非是指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强求结果。 六十岁的雅称。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 称人年七十。杜甫有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八九十岁。两字本义都是年老。 一百岁。期,犹要也;颐,养也。 小编你属于哪一个阶段? 你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3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语文知识大派送古人对1岁到108岁
- 下一篇文章: 望文生义100个经常用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