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寄相思
北京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0122/8615704.html 世人皆爱牡丹,我也爱。我以为我很爱、很爱。我识的牡丹的花,知道牡丹的叶,甚至仅仅凭牡丹的缕缕清香,就能知道牡丹的存在。以为这就是真爱。 那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平日里只在东边走,那天心血来潮去西边,果真在西边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远远地看见一棵花树上长满碗口大的花朵,朵朵都高出枝叶,花朵很奇特,最下面是复瓣粉色椭圆形的花瓣,粉色花瓣上面是无数乳白色细长的小花瓣,而花蕊,则是金黄色,一朵花上有三种颜色,粉色、乳白色、金黄色,一层一层各不相同,花朵遍布在球形花树上很美很绚烂。我一下子呆住,一层一层三色的花,真的是第一次见。看叶子分明是牡丹,可是看花,却让我迷糊,心里颤颤的,期盼是牡丹却又不敢相信。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有朋友说:“这不是牡丹嘛!”我一颗心一下子落下来,妄称最爱牡丹,却没见过三色的牡丹。这份真爱,确实让人质疑。 世人皆爱牡丹,多是因为牡丹的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写尽牡丹的美。他说的京城,无非是洛阳,他说的国色,乃大唐帝国最美的颜色。总觉得大唐帝国最美的颜色除了牡丹还有杨贵妃,“名花倾国两相欢”牡丹倾国倾城,杨贵妃倾城倾国,牡丹与杨贵妃相得益彰,在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里,牡丹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牡丹是爱情之花。《诗经·郑风》中早有记载:“淆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此诗中的芍药即牡丹。秦汉以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朱熹在《诗集传》中早已道明,此诗写的是“三月上巳之辰”,“郑国之俗”。郑国,与周朝王城洛阳相邻,乃河洛之地也。“三月上巳”,即阳历4月中旬,正是牡丹盛开之时。春风沉醉,杨柳依依,各色的牡丹在盛开,初相遇时四目相接怦然心动,无以相送唯有牡丹。河洛男女相赠牡丹以示爱情,不亚于今天赠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在《洛神赋图》中曹植与洛神相恋,河边绽放的也是牡丹。可见牡丹作为爱情之花由来已久,牡丹见证的都是刻骨铭心的千古爱情。 穿过厚重的时光,牡丹带着芬芳款款而来,牡丹作为爱情的象征,《诗经》中就有记载,既古老又有韵味,如此一来,同牡丹硕大的花朵相比,玫瑰反而显得弱了些。同玫瑰相比,我更爱牡丹的千古神韵。 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中写道:“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豆蔻年华的少女,一朵艳丽的牡丹插在乌黑的头发上,人面牡丹交相辉映,一种青春的美。迟暮老妪斑驳的发髻上,一朵牡丹盛开着,也是美了也是醉了,谁说年老就应该邋遢无状,爱美之心与年老无关,与心态有关。羡慕那时候的好风气,人无分老幼,都可在发髻簪上一朵牡丹花。 世人皆爱牡丹,除了牡丹的美,还因牡丹寄相思,相思无以为寄,就送一朵牡丹吧。 发黔南日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0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个皇后是阜南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