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诵记,先贤多有重视,如汪讱庵编辑《汤头歌诀》,近人严苍山更是对汪氏《汤头歌诀》增辑,编成《汤头歌诀正续集》,影响较大。此外,陈修园与其父所编《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亦较实用。

01

基础法

基础法,指熟记基础方剂、小方及药组,为后面简编法打基础。基础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香砂六君汤、二陈汤、平胃散、五苓散、四逆散、逍遥散、八珍汤、生脉饮、二妙散、白虎汤、导赤散、六一散、凉膈散、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等。小方,如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乌贼骨、茜草)、水陆二仙丹(芡实、金樱子)、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交泰丸(黄连、肉桂)、良附丸(香附、高良姜)、越桃散(栀子、高良姜)、二姜丸(炮姜、高良姜)、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木金散(木香、郁金)、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等。药组:如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荆芥、防风;远志、菖蒲,远志、当归。当归、白芍,当归、牛膝;生地、黄连,川芎、神曲;枣仁、柏子仁;柴胡、黄芩;柴胡、白芍。花粉、牡蛎;半夏、麦冬;半夏、吴茱萸;半夏、五味子;半夏、款冬花;桃仁、红花;菟丝子、枸杞子;肉桂、附子。知母、黄柏;麦冬、五味子;黄芪、知母;桔梗、枳壳;山药、肉豆蔻;木香、砂仁;木香、槟榔;白蒺藜、制首乌(定风丹);杜仲、桑寄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二胡(柴胡、前胡);二活(羌活、独活);二地(生地、熟地);二仙(仙茅、仙灵脾);二冬(天冬、麦冬);三才(天冬、地黄、人参)。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三子(养阴三子:女贞子、沙苑子、枸杞子,化痰三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仙(仙茅、仙灵脾、仙鹤草,国医大师干祖望方)。(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四金(鸡内金、郁金、金钱草、海金沙);四土(土茯苓、土大黄、土贝母、土牛膝,国医大师梅国强方);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名中医李可方)。四食(山药、扁豆、苡米、莲子,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德顺编);五参(丹参、玄参、人参、苦参、沙参);五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五子(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五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生姜片、茯苓皮)等。

02

简编法

如能熟记基础方剂、小方和药组,则可编写简短方歌,进行记忆。如健脾丸,可用“《准绳》健脾(黄)连三仙,香砂六君(去半夏)山药(肉豆)蔻”记忆。资生丸,可用“资生异功、三仙、四食,藿蔻(白豆蔻)连泻桔梗芡”记忆;参苓白术散,可用“参苓白术,四君四食,砂仁桔梗”记忆。毓麟珠,可用“毓麟八珍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记忆;泰山磐石散,可用“八珍去苓,川断芪芩,糯米砂仁”记忆。所以载丸,可用“四君去草、杜(仲)寄(生)大枣”记忆;杏苏散,可用“杏苏散内二陈襄,枳桔前胡姜与枣”记忆;六安煎,可用“六安二陈杏芥子”记忆。蠲饮六神汤,可用“二陈(去甘草)星菖旋复花”记忆;五积散,可用“麻桂姜芷,平陈枳桔,四物去地”记忆;七味白术散,可用“七味白术四君痊,葛根藿香与木香”记忆。荆防败毒散,可用“荆防败毒茯枳桔,二胡芎草与二活”记忆;拯阳理劳汤,可用“补中益气,桂味易升柴”记忆;清暑益气汤,可用“补中益气,易柴为葛,生脉二妙,神泻青皮”记忆。黄芪人参汤,可用“补中益气,易柴为曲,生脉二妙”记忆;化斑汤,可用“化斑白虎呈,犀角共玄参(成肇仁编)”记忆;圣愈汤,可用“圣愈四物加参芪”记忆。保和丸,可用“二陈、三仙翘莱菔”记忆;养心汤,可以用“归脾去香、术,易元肉为柏子仁,加半夏、五味子,川芎、神曲,茯苓、肉桂”记忆。完带汤,可用“完带异功(去苓),苍山前仁,柴芍芥穗”记忆;天王补心丹,可用“天王补心,二参二仁,三才麦味,桔茯志归”记忆。补阳还五汤,可用“补阳还五芪桃红,四物减地加地龙”记忆;当归饮子,可用“当归饮子黄芪草,荆防四物定风丹”记忆。补肝汤,可用“补肝四物(木)瓜枣(仁)草”记忆;牛膝膏,可用“牛膝膏用桃四物(注:同时熟记沈金鳌“血瘀小便闭着,则以牛膝、桃仁为要药”之语)”记忆。拯阴理劳汤,可用“拯阴理劳牡丹陈,生脉四物(去芎)苡莲草”记忆;七宝美髯丹,可用“首苓归膝菟枸脂(注:脂,指补骨脂、黑芝麻)”记忆。神应养真丹,可用“四物瓜麻羌菟丝”记忆;九子地黄丸,可用“六味地黄合五子(衍宗),茺蔚决明青葙潼(蒺藜)”记忆。滋水清肝饮,可用“滋水清肝六味入,丹栀逍遥(减术、甘)加枣仁”记忆。清上防风汤,可用“清上防风凉膈半,荆草芎芷枳桔连(注:凉膈散由芩翘栀薄合调胃承气汤组成,‘凉膈半’指‘芩翘栀薄’)”记忆。八正散,可用“八正散中瞿萹栀,六一木通车大黄”记忆;小蓟饮子,可用“小蓟饮子蒲归藕,导赤六一黑山栀”记忆。三子养阴汤,可用“三子二仁(黄)连(生)地菊”记忆;东垣朱砂安神丸,可用“朱砂安神,连地归草”记忆。

03

药组法

在掌握方剂数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对含有相同药组的方剂进行归纳。养血胜风汤,“养血胜风,归芍枣枸,地芎柏味,桑菊(大)枣芝(麻)”;可保立苏汤,“可保立苏,归芍枣枸,参术芪草,山萸骨(补骨脂)核(核桃仁)”。再如,炙甘草汤和温经汤共用了麦冬、阿胶、人参、桂四味药,即麦阿参桂。炙甘草汤,可用“炙甘草汤、麦阿参桂,地麻姜枣,少许清酒”记忆。温经汤,可用“温经夏萸,麦阿参桂,四物去地,丹皮姜草”记忆。还有当归和牛膝,七宝美髯丹和景岳济川煎均有运用(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垂)。黄连和生地,东垣朱砂安神丸、三子养阴汤、清胃散等均有运用。

04

对比法

对比法是指对于方名相同,但组成不同,或方名相对的方剂串联记忆的方法。

如萆薢分清饮,有杨倓《杨氏家藏方》和程钟龄《医学心悟》两个,一寒一热,可对比记忆为“杨氏萆薢分清饮,益智乌药及菖蒲,程氏萆薢分清饮,茯(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仁)菖(蒲)柏(黄柏)”。半夏白术天麻汤,有三个方子,三方均以二陈汤合白术、天麻为底方,一个是李东垣的,另外两个是程钟龄的,《脾胃论》合了泽泻汤,加二妙、三仙、参芪、干姜而成。《医学心悟》一方即是底方,一方在底方基础上加蔓荆子,可记忆为“《心悟》二陈加天术,还有一方加蔓荆,《脾胃》合入泽泻汤,参芪二妙三仙姜(干姜)”。宣阳汤和济阴汤是张锡纯自制治疗癃闭的方剂,一阴一阳,可对比记忆为“宣阳参麦地肤威,济阴地芍地肤龟”。左归丸与右归丸为张景岳自创的两个“阳中求阴”“阴中求阳”补益方,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故名之。二者可以对比记忆为“左归丸中地药萸,菟枸牛膝龟鹿胶;右归丸中地药萸,菟枸杜归桂附鹿”。再如拯阳理劳汤与拯阴理劳汤等。另外,还有《温病条辨》五个加减正气散、五个加减承气汤,王清任的五个逐瘀汤等均可以对比记忆。

05

源流法

源流法,是指某一方剂后世医家对其进行化裁,且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可以进行归纳记忆。

如归脾汤,最早见于《重订严氏济生方》,后来薛立斋《正体类要》载方加入远志和当归,后世习用薛氏方,故归脾汤可记忆为“归脾参术芪草香,茯神枣仁龙眼肉,薛立斋入归远志”。将薛立斋加入当归、远志的归脾汤对比天王补心丹和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即可得出相似方中的细微不同之处,以便临证准确应用。再如黄元御的下气汤,主治气滞胸膈右胁之证,后经麻瑞亭化裁,可用于多种病证。将二方可以对比记忆为“黄氏下气杏二陈,贝五味芍共煎煮,麻氏减去贝五味,首乌橘红丹皮具”。《杂病源流犀烛》抑肝消毒散,主治肝风郁滞,耳内生疮有脓等证,李可将本方进行了增损,用于急性脓耳。此二方可对比记忆为“抑肝消毒柴芩芍,荆防银翘栀归草,再加灯芯功清郁,李氏选用柴栀蚤,银翘三妙共白芷,急性脓耳服之效”,有助于学习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与王孟英清暑益气汤虽然方名一样,但一个病机是中虚湿热,一个病机是气津两伤,便不可以用此法记忆。

来源:中国中医(ID:satcm01)

活动还在继续

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的“在看”并发送截图至后台,每天抽取一位同学,随机赠送中医类、养生类、辅导类用书一本,11月4日公布本周获奖名单。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