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不安全rdquord
曾几何时,成分党还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护肤品时候都会看看成分表。可是长长一大串化学名让人看的头昏眼花,大多数人还是搞不清那些成分到底是个啥。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除了“水”又都不认识了。 于是,搜产品名就可以看到全成分的APP应运而生,并且贴心地标好了安全风险、活性成分、致痘风险、使用目的,还用红黄绿三色来提示其风险程度。可谓直观又简单。 这也成为很多人选择护肤品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带货主播推荐产品的卖点。成分全绿、没有致痘风险,仿佛成了选择产品的最佳标准。 但,这样真的好吗? 很多所谓的致痘成分都是酯类或者脂肪醇类的乳化、促渗成分,可以提供较好的肤感,提升产品使用效果。它们的致痘性大多是早期通过“兔耳实验”得到的结果。 也就是涂在兔子耳朵上,看看起不起痘丨Pixabay 免耳测试中证实的致粉刺性化妆品成分包括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异硬脂酸异丙酯、油酸癸酯、异硬脂醇新戊酸酯、硬脂酸异辛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和可可脂。 年,欧盟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后,利用兔外耳道进行传统的致粉刺性检测受到了限制。欧盟的规定禁止在动物身上测试化妆品和化妆品成分,并禁止在市场上销售曾在动物身上做过测试的化妆品。 如果没有进行动物实验,很多成分就缺少了这个维度的评价,并不是说这些成分没有致痘风险。但另一方面,动物实验和实际的人体表现可能是存在差异的。Mills和Kligman进行的人体实验表明,使用含致粉刺性成分的成品不一定会导致粉刺形成。由于缺乏毛囊皮脂腺结构,体外的皮肤模型实验也不适合用于评价致粉刺性或致痤疮性。 也就是说,没有标“致痘风险”的成分,不一定就完全安全;标了“致痘风险”的成分,也不是一定会让你起痘痘。(绕晕了吗?) 更多MORE 脸上已经冒痘痘了怎么办?痘印痘坑又要怎么消?(剧透:护肤品真的没法消痘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9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查发现判断男人真有钱,还是ldquo
- 下一篇文章: 3款ldquo冷门小众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