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科普草豆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
草豆蔻又称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常生于沟谷、河边以及林缘阴湿处或草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夏、秋季采摘近成熟果实,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草豆蔻药材类球形。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背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属化湿药。 用量3~6克,煎服。草豆蔻用治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10%浸出液可使胃蛋白酶的活力显著升高。草豆蔻还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 不宜久煎。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无寒湿者慎服。 ①治小儿霍乱吐泻:草豆蔻、槟榔、甘草等分。上为末。姜煎3克,空心服。(《普济方》) ②治心腹胀满,短气:草豆蔻30克,去皮为末。以木瓜、生姜汤下1.5克。(《千金要方》) ③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草豆蔻45克,白术、高良姜各0.9克,陈橘皮、厚朴各0.3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水一中盏煎至七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④治虚寒泄泻,腹痛无度:厚朴(姜制)60克,肉果(面煨)十枚,草豆蔻(煨)十枚。上为末,每服6克,水煎服。(《赤水玄珠》草果散) (以上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药查询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9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喜欢肉豆蔻风味的鸡尾酒吗附上3款鸡尾酒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