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你多大了一起来学学古人是怎么称呼年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50928/4703211.html 过完年又长一岁? 家里人总按虚岁算? 现在人们说年龄 都是很直接的1岁、18岁、40岁…… 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 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看看您是在哪个阶段? 幼年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幼学琼林》)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垂髫(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10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幼学:指初入学的学童。“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 少年 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也称“舞勺之年”。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 及笄(jī):指女子15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指15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 青年 束发: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舞象之年:指男子15至20岁。“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 二八:指16岁。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16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醉后赠冯姬》)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而立之年:指3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 始室:指30岁。“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礼记》) 中年 不惑:指4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50岁。“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六十曰耆。”(《礼记》)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一说60岁为下寿,一说80岁为下寿。) 从心之年:指70岁。“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 悬车之年:指70岁。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杖围之年: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白”,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上寿:岁为上寿。“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百年曰期,颐。”(《礼记》) 茶寿:指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双稀: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岁。 END 来源丨岳麓书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10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涨知识你的年龄放到古代应该怎么叫岁
- 下一篇文章: 18个秘方,效果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