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做行测言语题,有个魔咒,就是在选词填空两个选项中纠结时,永远会完美避开正确答案,最终结果必错。

这几乎是所有备考同学都经历过的一道坎儿。今天信哥就给大家唠唠,怎么克服这个“二选一”必错的问题!

信哥之前备考过公务员笔试,据亲身体会,做言语选词填空比较纠结时,往往有以下这几点原因:

1.相近成语易混淆

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实在不晓得这些词汇都是什么意思,尤其是遇到两个相似成语,更加分辨不清哪一个更加合适。比如:

背道而驰、分道扬镳在侧重点上有什么区别?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词性、用法上又有什么不一样?

……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易错近义词辨析。有些词汇乍眼一看很相似,例如: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但是具体用法又有细微差别。

他们的相似点——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信哥研究了近几年国省考以及事业单位行测卷言语部分的真题,给大家整理了55组高频易混淆相似词组,完整版PDF资料联系文末夏舒老师领取!

2.使用对象易出错

另外一个易纠结的原因,在于辨析词语时,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举个错误示范:

例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

十三四岁少女。

类似的误用成语还有很多!

比如:

3.望文生义易误用

再者,还是词汇辨析问题。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错误示范,如:

例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例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

巧纯熟。

完整版易混淆、误用及高频成语大合集!来来来,信哥给大家伙儿整理好了!

添加夏舒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1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