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1.html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这一节药物当中的剩下的四个药。因为这四个药也有点临床价值,我们也用的比较多,所以,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按照我们的用药习惯跟大家来讲,这四个药分别是白豆蔻、砂仁、草豆蔻和草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那么我们第一个先来讲这一组,先讲白豆蔻,白豆蔻大家相对应该说是用的比较多一些的。现版的药典当中,把白豆蔻改成了叫豆蔻,自从改了以后,我应该说是年左右的,应该是年版的这版药典把它改成了叫豆蔻。改完这个名字以后,很多很多的学者都是反对的,这里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容易造成误会。就是说大家要知道一个事儿,就是白豆蔻,这个药,就是我这个版本的书上是第93页(《五版教材》),大家翻到自己的相应页数上去,就叫白豆蔻,或者有的书名按照药典已经改过来了叫豆蔻。这个药物在历史上,大家看到的文献当中的啊,它的标准的名称就叫白豆蔻,就叫白豆蔻。有的书叫白蔻,用的它的仁的话,就叫白蔻仁,如果用它的壳叫豆蔻壳,或者叫白豆蔻壳大家知道一下啊。就是说这点就是它的特征。那么有些古书里面也有写着豆蔻这个药,它指的不是白豆蔻,而是我们等会要讲的草豆蔻,就是说这点希望大家就不要看错,就是容易看古书的时候把它看混了。就是大家这么去理解,就是说如果你看到古书当中写的白豆蔻,就是现版药典当中名字叫豆蔻的那个,都是姜科的。那么如果你看到古书中写的豆蔻的则是草豆蔻,今天我们讲的这四个药,他都是姜科的,都是姜科植物。或者你这样去记,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四个药,其实它整体的作用趋势和作用的所谓的功效是几乎一致的,尤其是在化湿行气,所谓的温中是一致的,都有这个作用,或多或少,还都有点止呕的作用,芳香,都有这个作用。好,大家可以这么去简单理解,但是它们,是有突出和不被突出的地方,我们慢慢来讲。就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或者说帮助我们符合实际,大家就可以知道,就说你简单地去等同,其实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它都能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只是它的能力程度不同而已。好,我们会一个一个来讲好的。这四个药当中即使用的最多的是什么呢?是白豆蔻,就是现版药典当中的豆蔻,用的是最多。为什么呢?因为这四个药当中这个药的温性是最弱的。这个就是我们学临床中药学的人就必须要懂的东西了。就是说这四个药当中,在运用上,四个药里面白豆蔻的温性最弱,所以我们书上也把它只叫化湿,而不像草豆蔻、草果叫什么?叫燥湿。这个大家知道,燥性的话,它一般的温性就强,一般是苦温,或者辛苦温,它燥性比较强。但是在白豆蔻和砂仁就叫化湿,这个是有程度的区别的,说明它的温性是弱的。那么白豆蔻和砂仁相比,这个白豆蔻的温性是最弱的,是最小的,大家就可以知道,说明我们现在在临床上,咱们在应用的这个过程里面,大家就要知道(白豆蔻温性最弱)啊。OK,我们现在在应用上白豆蔻的应用是最多的,而且白豆蔻的温性是最低的,我反复强调了啊。还有一个特点啊,我们这整一个章节当中所谓的化湿药,大家都知道它化的是什么?它的作用的趋势都入中焦,都是化脾胃之湿,对不对?湿阻中焦这么一个状态是不是?OK,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今天这个白豆蔻它很特别。白豆蔻他当中我们除了记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大家不需要特别记,为什么呢?共性的东西,你只要掌握它是哪一类,你自然的就记住了,但是有些个性的东西,你要记住它。我举个例子,像我们现在在讲白豆蔻,大家就是必须知道白豆蔻它有什么一个特征呢?白豆蔻它除了走中焦以外,它还能入哪里呢?入上焦,这个就是白豆蔻的特点,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它的特征给记住。所以为什么有一张名方,现在当中的名方:三仁汤,三仁汤为什么它用的这个三仁当中的仁?用一个里面具有化湿作用的药在里面,它用的不是砂仁。它用的是什么仁?它用的就是白豆蔻。因为白豆蔻这个药,它能入肺,它能够入上焦,而且它的温性是最弱的,在治疗湿温上,有它独特的功效,有它独特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白豆蔻的使用上大家要注意这个就是它的特征。那么一般我们用的是什么呢?一般我们用的白豆蔻,大家要注意,是它的这个整个干燥的成熟果实就里边的那个就相当于果仁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个药,有一点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最好是用的时候去果皮、打碎,就是说这个药物要保证它的香气。如果不是现打的,有几个问题呢,一个是它容易香气散发掉,这个药物的作用就会被大大的削弱,这是第一点,它的作用力会被大大的削弱,它的削弱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过早地打掉了,香气跑掉了。第二,这个仁类的药物,很容易发油和霉药,如果你今天用的是一个打好的,你就不容易发现,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古代的药工都很强调仁类的药物要求现打,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好,所以我们现在应用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就是说,如果你用豆蔻,有这么点要求和它的作用层次,以及它在这个整个性能。还有一个我们在这里讲了豆蔻的时候,就一定要讲豆蔻壳,这个药物就是白豆蔻外边的果壳。可能偏北方的同学用的比较少,或者说大家见得少,其实南派的大家用的多,甚至我印象当中的以前的老先生,用豆蔻的人不多了,反而用豆蔻壳的多。因为豆蔻壳,他的温性是极弱了,近乎平性,而且它对于这种化湿行气的药物,在用于这种气滞湿阻,胸闷纳呆呕吐的病人当中,用得非常多。因为它很轻,因为这个时候并不需要用很多的药,而且也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们吃过豆蔻,包括豆蔻粉。其实味道很臭,所以呀,很多人他是受不了的。虽然它称为所谓的温中止呕,但是很多人闻到这个味道会很不舒服,但是豆蔻壳的气味就比较弱,就刚刚好,就这个状态,可能刚刚好。但是如果对于一个常年吃麻辣火锅的人,那他不会排斥,如果这个人素来饮食清淡的,闻到这个味道就很冲,这点大家要注意一下。张宇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