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76、白衣苍狗

也做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想白云,一会儿想苍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77、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78、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79、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指褒义)。

80、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81、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指聆听、恭听。

82、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8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后世亦做西宾,专指家庭教师。

84、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85、璧还

敬辞,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换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86、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谓榜样的人物。

87、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比喻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88、玉成

典出《西铭》(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89、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质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8家。典故大全

90、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1、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92、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简或木板上,故又做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吃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3、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子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歌,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家,他就站起来,发现斧头的柄已经全烂了。他回到家里,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来就用“烂柯”比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4、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碎命驾归。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以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相思。”

95、金鸡

古代流传天机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6、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97、宫阙

也作“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者重用的象征。

98、山林

所谓“山林”,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99、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谈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懂得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斧正

敬辞。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陈云龙

喜欢你就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