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书人文之美梦象生活美学,点藏在文人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东方生活美学(第三期)09:46来自人民读书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我们为您分享的《东方生活美学》。 本期内容,我们将从女性、沐浴、书房几个方面,继续为大家讲述暗藏在古今文人雅士生活里的审美旨趣,带领大家品味人文生活的美学意味。 在明代,著名的美学大师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宣称“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这句话写尽了花月美人的重要。 在各个历史时代,生活美学大师层出不穷,女性与花月都是其审美世界的重要构成。而女性的饰容又是女性审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眉毛的修饰更是重中之重。 明末清初,徐震在《美人谱》里写出了他对美人的定义,他认为美人有十条标准及情态:容、韵、技、事、居、候、饰、助、馔、趣。其中,在美人之容上,“远山眉”与杏唇、秋波、芙蓉脸等并列为美人之“十三容”。眉毛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要性,逐渐在各种文本中凸显出来。 古人历来对眉毛都很有探究,把眉毛称之为“七情之虹”,说明眉毛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性。 唐宋诗词里有很多对女性眉毛的描写,如《花间集》《婉约词》《全宋词》等,其中对女性眉毛的描写比比皆是。另外,《眉史》《黛史》等篇,专门论述眉毛。眉毛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是女性的代指。 在眉毛的称谓中,有“峨眉”“黛眉”“青娥”“翠娥”,等等,都是美学化的词语。在现代社会,我们常用“美眉”来指代美女。女性可以通过眉毛,增添自己的审美指数,或柔情、或妖娆、或冷艳、或英气,等等。 女性眉毛的形态可以有曲直、宽窄、粗细、长短的变化,呈现女性对自身美的认知。比如,唐朝时期,社会环境比较开放,女性的眉饰名目繁多、形式各异,有桂叶眉、八字眉、蛾翅眉,等等。而两宋时期女性的眉毛则更为细长,黛色由浅变深。在当代,女性的眉形更是多种多样。画眉作为一种历久不休的时尚,不仅是对女性面容的修饰,更是一部审美史。 此外,“沐浴”在生活中也具有很强的美学韵味。“沐”字在甲骨文中,如同一个人披头散发地伫立在器皿旁,双手掬水,意思是洗发;“浴”字如同一人跳入器皿中,并溅出几滴水花,意为洗身。 沐浴,作为私密的日常生活事件,历朝历代都有礼仪制度对它进行规范,这种行为既个人又群体、既私密又公开,伴随人的生老病死。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需要“洗三”,男女成婚要“沐浴衣服”,等等。从西周开始,沐浴更是上升到礼俗制度,上至祭天封禅,下到祀祖礼神,斋戒沐浴都是必不可少的礼俗程序。在沐浴的器皿选择上,从白盘到浴盆,这些浴具上往往会刻有各类几何纹、直线、曲线、水纹,等等,说明古人已经将平凡的生活之物纳入了审美的范畴。当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浴器是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虢季子白盘”,属于青铜质地,上面刻有波曲纹,外观精美。后来,随着美学技艺的发展,到了唐宋,浴具的纹饰造型更是雕琢精细、繁复华丽,充分体现了人们日常审美的细腻化和精致化,是生活和审美的统一。同时,沐浴在身体美学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沐浴的功能是洁身。人们在沐浴中可以使自己的身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自由,感性体验与身体愉悦直接相通,从而完善日常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使得沐浴充满了生活情趣。其次,沐浴还有健身的功能。通过沐浴,人们可以获得舒筋松骨、活血畅脉的生理享受。最后,沐浴还有养生与治病的功效。通过药浴可以起到养生治病的效果。比如,赵飞燕沐浴的“七香汤”,赵合德沐浴的“浴豆蔻汤”,都是养生之举。当然,在中国哲学中,沐浴也有从净身到净心之说,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沐浴不仅是一种自觉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也构建起日常生活的审美之维,说明沐浴有心灵美学的意味,能帮助人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实现心灵的超越和精神的自由,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书房,作为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下,书房无疑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好处所,而且还帮助无数读书人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 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一度是中国名士们的桃花源,见证了古代名士们的生活美学。 在书房里,文人雅士不仅聚集亲友谈诗作画,还弹琴品茗,很是风雅。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书斋都是有讲究的,书斋的陈列、布置别有风味,并且有卧榻,供主人读书劳累的时候休息。文房四宝更不必说,是书房的必备。此外,大多数文人还要在书房里养一些植物,或放一只水缸养鱼,也会放一些乐器等。有条件的话,他们还会摆放一些名人字画、古玩艺术品等,经常邀请朋友一起来鉴赏分享。特别是明清时期,文人对古玩的兴致更是空前高涨。在明清文人的笔下,清玩又称为清供、清赏,主要指那些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但是美好的东西。比如,器物、古董、花木、禽鸟,等等。 而书房里的藏书,更是文人视若珍宝的东西。走进书房中,你会有种“书香四溢”的感觉。钱谦益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大藏书家,他不想把《九国志》《十国纪年》等书借给曹溶,为了保护自己的藏书,就谎称自己没有这些珍藏,直到顺治九年绛云楼大火,他的大部分藏书都付之一炬,才说出实情,后悔当时没有把书借出去。 在古代,藏书一般分为两种,官藏和私藏。官藏是受到皇帝的命令,而珍藏的一些重要史书典籍等;私藏主要是文人们自发的一种收藏活动。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每个人私藏的藏书,都是文人士大夫生活气质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访书、聚书和赏书则更体现了藏主的趣味、格调和境界。访书,是以书为友,访书也就是访友。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正所谓“但愿得者如我辈,既非我有益可喜”。文人为访求好书而自甘清苦,纵使千金散尽,也怡然自乐。聚书,也就是把寻访到的自己喜欢的书,放在自己的书房里。“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正是聚书之人觅得好书时欢喜心境的体现。文人聚书主要是希望构建一个独特的心灵空间,这一点,在当代文人的生活中也没有太大改变。而赏书,更是境界高远。“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藏书如果不读,那是十分可惜的。因而,文人对于自己的藏书,常常会不为功利地进行品读,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他们通过赏书,体味书中蕴含的人生真味。 好了,听众朋友们,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咱们下期精彩继续。 本文配图源自百度网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为你读书 天地之美:天地之大德曰生,闲花为伴慰平生 为你读书 食居之美:点点创意与心意,点缀生活之美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12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炖牛肉时,只要加2克它不仅能加快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