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手工皂
北京白斑病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传播护肤品知识,更是传播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久违了,诸君~之前小忙,从现在起,瓜美将正式回归~ 这么说可能有点毁三观: 并不是所有块状的都是皂。 而且,皂也可以做成乳液状。 换句话说,皂和块状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皂,其实说的不是形状。 皂,说的是一种化学物质——油脂和碱发生皂化反应(见高中化学),生成的东西,叫做皂,有清洁功能。有清洁功能的化学物质有很多,皂是其中一种。 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命名比较混乱。 顺便说一句,不用一听「化学物质」就觉得是坏的,米饭炒菜炖牛肉都可以算是化学物质嘛。虽然皂并非自然界中本来存在的,但是其制作方法非常的「纯天然」,最简单原始的:拿橄榄油或牛的脂肪,和草木灰(含碱)混一混,煮一煮,就能得到皂——据说公元前两千年的古巴比伦人民就这么做皂了。 接下来,我们: 首先列几个例子,来佐证皂可以是液态的,非皂也可以是块状的——听说诸君一般喜欢看有产品列表的文章 探讨下:用皂洗脸到底好不好 最后说说皂是怎么做的,顺便探讨下:手工皂到底好不好 -1- 块的皂 (仿「钢的琴」句式,觉得自己好流弊...) 平时看到的块状的清洁产品,别管洗衣服还是洗脸洗手,大部分还是皂做的。 比如千姿百态的手工皂,比如舒肤佳,比如立白洗衣皂,之类之类。 你平时买回家的块状皂并不是单一成分,尤其是用来洗脸洗手的,里面除了皂通常还含:润肤剂(植物油),保湿剂(甘油),酸碱调节剂,香精,颜料等等。 不过如果刨去小品牌/杂品牌/三无品牌林立的手工皂市场,只看大品牌(从妮维雅到海蓝之谜都算),放眼望去,用皂做洁面产品的还真是极少见,不论是块状的皂,还是下面要说的液态的皂。其背后原因,本文稍后就扒。 贴几个德国超市常见货,也贴几个国内卖的比较火的,价格都是德国零售价,嘿嘿在德国它们都被归类成身体清洁产品。 小时候你们家用这种肥皂条洗衣服么?盒盒,暴露年龄喽~ -2- 液的皂 液态的皂在年就被发明出来了。如今,液态的皂主要用在洗衣洗碗等家居产品里。 德国这边,我还真是很少见到在洗面奶里加皂的,甚至洗手液里加皂的都没怎么见过,只偶尔在男士刮胡膏里惊鸿一瞥,比如下面Wlda这个刮胡膏,主要成分就是皂。 我为啥总拿Wlda举例子?因为Wlda这个牌子的国内和德国差价大,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良好心态,想让诸君知道这些牌子正常的价格。 为什么洗面奶里不用皂呢?下文就扒。 教诸君一招,怎么在天书般的成分表里一眼就认出皂:找「xx油酸钠」或是「xx脂酸钠」。 国内好像习惯把做皂的原料写进成分表,那么就找:「xx酸」,同时,相隔不远应该能看到「氢氧化钠」或是「氢氧化钾」。 之前说过,皂是动植物油脂和碱(护肤品多用氢氧化钠,家居清洁品多用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生成的。 这皂化反应其实可以看成两步,第一步动植物油脂水解成酸(即脂肪酸)和醇(即甘油),第二步酸和碱反应生成皂。所以皂通常都叫「xx油酸钠」或「xx脂酸钠」,比如: 「棕榈油酸钠」是棕榈油和碱反应生成的(SodiumPalmitat)。有时成分表里可能省略那个「油」字,变成「棕榈酸钠」,说的是一样的东西。 「棕榈仁油酸钠」是棕榈仁油和碱(SodiumPalmKrnlat),这个和棕榈油还不一样,一个是果实的仁榨的油,一个是果实的皮榨的油,见下图。 「椰油酸钠」是椰子油和碱(SodiumCocoat)。 「橄榄油酸钠」是橄榄油和碱(SodiumOlivat)。 植物油是混合物嘛,所以上述这些以植物命名的「xx酸钠」也都是混合物。如果把混合物拆开,一种成分一种成分的看,就是下面这些,也常出现在成分表里,比如: 「月桂酸钠」是月桂酸(主要从椰子和棕榈仁获得)和碱(SodiumLaurat)。 「肉豆蔻酸钠」是肉豆蔻酸(主要从肉豆蔻、椰子等获得)和碱(SodiumMyristat)。 「硬脂酸钠」是硬脂酸(主要从动物脂肪和椰子、乳木果等植物获得)和碱(SodiumStarat)。 顺便说一句,你可能会在和清洁完全不沾边的产品里看到皂的身影,精华液护肤水面霜眼霜面膜等等都有,这是因为皂同时还是乳化剂,也就是促进油水相融,所以它们常以很小量用在诸多护肤品中,充当乳化剂。 扯远一句,棕榈油常被骂,原因很多,最主要是因为种棕榈树需要土地,因而砍了很多森林。 没想替棕榈树种植业洗白哈,和我没半毛钱关系,但是咱们得讲理:上述论点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 人类要吃油,要用油——比如做皂。这个油可以来自棕榈树,也可以来自大豆、椰子、橄榄、油菜、花生等等作物。棕榈树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用于榨油的作物的总种植面积的5%,但棕榈树的产油量占全球总产油量的38%[1]——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仁和皮都能榨油。要想种大豆、椰子啥的,一样得拓荒开地,得砍森林烧草原啊~好歹棕榈树的产油效率比其它作物高多了,换句话说,砍更少的森林,产更多的油。 胡乱砍伐森林当然不对,但是棕榈树挺冤的。要埋怨,就埋怨世界人口无休止的膨胀,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油脂消费量越来越大吧。 -3- 块的非皂 除了皂,还有许多其它物质也可以「洗东西」。这种有清洁功能,能洗走油脂的物质,统称表面活性剂,简称表活(以前介绍过,后台回复「表活」)。皂是众多表活之中的一种。 非皂的表活太多啦,比如甜菜碱(Btains),比如名声不那么好、但我觉得有点冤的硫酸盐类(SLS,SLES,ALS等等),比如氨基酸系。 真的把非皂的表活做成块儿的,倒也不多。最出名的大概是施巴的「无皂基清洁块」,主要成分是「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看到这个名字,我便理解了很多同学「一看配料表就想用头撞墙」的心情... 按你胃,这个成分属于温和表活,pH值很接近中性,关键是,它在弱酸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能照常发挥清洁作用。这有什么了不起呢?下面会讲。 此外,多芬那款「香块」,主要成分也不是皂,而是「月桂酰羟乙磺酸钠」,也是一种比较温和的表活。 不过这个「香块」应该算是擦边球,因为它同时也用了多种皂的成分,比如棕榈油酸钠,硬脂酸钠等,只不过都不在配料表第一位。 什么表活算是「温和」呢?教你个又快又损的辨别方法:流进眼睛里越不疼的,一般就越温和。诸君千万不要为了科学为了真理,把洗面奶直接往眼睛里滴啊~ 这两个产品,尽管不算是皂,在德国仍被归类为「身体清洁」,而不是「面部清洁」。不管啦,反正我用施巴洗脸好多年了——看过我以前文章的都知道,这不是我第一次为施巴清洁块摇旗呐喊了(每次都要严正声明:没我半毛钱好处~),洗的干净又不紧绷还便宜,夫复何求~洗脸这事儿,简简单单就好,你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和种草的学费,如果一定要花,还是花在别的产品上吧。 -4- 液的非皂 这一类的例子就太多了——非皂的表活,做成乳液状的,远比做成块状的要普遍。 基本上,德国市面上卖的洗面奶,甚至洗手液,都是非皂的。 那就举几个在德国常见的亲民洗面奶吧。 妮维雅,最朴素最基本的一款洗面奶,见下图。主要的清洁成分是「鲸蜡硬脂醇」和「鲸蜡硬脂醇硫酸酯钠」,不深讲,反正都不是皂。我又查了妮维雅其它几款,都是基于这两种成分。 后来我用美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9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次记牢这30种易混淆的中药方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