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这首诗,只是赞扬一位13岁歌妓的美丽,却成千古名作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我国晚唐时期诗人。其诗歌成就达到了晚唐诗歌的高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但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薄情”之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在自己的诗《遣怀》中曾这样说。只是不知杜牧是因为失意而自我调侃,还是确有其事。 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赠别》,便与杜牧在扬州期间的诗酒风流、放浪形骸的形象有关。这首诗的内容,虽然只是赞扬了一位13岁歌妓的美丽,但它语言空灵清妙,“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终成千古名作。而从杜牧这首诗对歌妓的赞扬和惜别之情来看,它也未尝不是一首痴情的诗。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杜牧的这首《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首句“娉娉袅袅十三余”,杜牧便直接赞扬了这位13岁歌妓的美丽,说她的身姿轻盈美好。“娉娉袅袅”,便是形容女子的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指的是这位歌妓的年龄。虽然杜牧这里没有点名道姓,但是对歌妓的印象,却早已鲜明生动,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艺术效果。它的空灵清妙,可与曹植《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相媲美。 次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则是通过对春花的描写,来突出歌妓的美丽。它的意思是说,这位歌妓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一样美丽。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用其比喻“十三余”的歌妓,可以说既形象又贴切。可谓人似花美,花因人艳。同时,这里的“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首句中的“娉娉袅袅”。 第三句“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表明了赠别的对象,正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13岁歌妓。至于这里的“春风十里”,则是为了渲染古扬州的富丽繁华,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而在这样的繁华街道上,自然是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暗中点出这位歌妓便是出自其中的一座歌台舞榭。 最后一句“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的是杜牧看遍了扬州城十里长街上,歌楼帘下的红衣翠袖美人,总是不如这位“娉娉袅袅十三余”的歌妓。虽然这里的寥寥几字,都极其平常,但是这种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的表达手法,具有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它很容易就达到赞扬人美丽的极致。 综观杜牧的这首诗,除了只是赞扬一位13岁歌妓的美丽之外,它还含蓄的表露了杜牧对她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另外,杜牧的《赠别》共二首,本文所说的是第一首。在第二首中,杜牧便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痴情,“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最薄情的诗人,为一位13岁的歌妓,写出的史上最痴情的诗。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0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牧最经典的一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句句经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