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四月某日,余在山间逢一桃树花开烂漫,且夫附近一石形如桃子,不禁逸兴神飞,构思小说一篇,单列一章。

四月初,余偶入深山,踏青怡情。当此时也,杂花生树,一卷烂漫。鸟语新歌,群峰抹青。溪水鸣涧,白云缠绵。途中,余于幽壑间路遇一桃树。其生于巉岩之下,岩石白色,其形若桃,光滑而丰满。桃树造型优美,气象华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十分惊艳。余驻足观之,心与石头及桃树互有灵犀,浑然忘我,一段奇缘:

恍惚间,此石化一垂髫童子,眉清目秀,灵慧可爱,其与我作揖,云:“敢问先生如何称呼?来自何处?我乃昔日孙大圣蟠桃园打落人间之仙桃所化,故生于此。先生称我桃子可也。”

余觉其可爱,甚是喜欢,云:“尔乃天地钟灵毓秀所化,不拘于形,造化万千,虽看似童子,实则长者。小生子麟,与前辈相遇,实则幸甚。”

童子闻之一笑,忽对桃树笑曰:“姊姊,子麟来此,能与我俩邂逅,亦是有缘,不可不见,还不现身为快?”

余惊诧之际,眼前徐徐走来一红衣豆蔻少女,眉目如画,国色倾城。余不禁感叹,气质如出水芙蓉,可谓兰心蕙质,真天人也。

余忙施礼,问曰:“小生子麟,这厢有礼,敢问仙子如何称呼?还望宽恕唐突之罪。”

少女笑云:“先生太过拘束,我姊弟二人在此已经千年,因此处偏远,故人迹罕至,倒也乐得清净自在。偶有人来,即为贵客。先生如若方便,称我绛云即可。”

余称谢,复问道:“绛云仙子,汝弟乃蟠桃所化,不知姑娘有何际遇?可否见告?”

绛云一笑,百花失色,云:“我乃蟠桃园中一桃枝所化,昔日大圣闯入蟠桃园,对众看园仙女施以定身法,一顿饕餮,摘桃时亦是率性而为,故折断桃枝有之,坠落之桃有之,至今忆来,犹历历在目,恍若前世。”

余闻之,肃然起敬。当此时,桃子云:“请教先生,敢问人间有道乎?”

余知此问简约而不简单,故未急于回答,云:“回答之前,我有两问,一者汝姊弟二人在此千年,可曾人间市井一游?二者汝二人在此静修,敢问心中之道为何?”

桃子一笑未语,烂漫天真。绛云见之顽皮,遂道:“先生之问,容我一一答之,千年之中,我姐弟二人常游戏人间,或化为鸟雀,或化为乞丐,或化为书生、或化为僧道,故对人间颇为熟悉。我二人在此潜修,心中之道乃天道,一言以蔽之,大道无方,心中无缺。”余闻之,不由仰止。

乃答云:“人间有道乎?道不因人间而存亡,教化万物而无为。智者曾云,大道即心,心外无物。大道至简,无终无始。人间之道在乎正气,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名正,名正则言顺。圣人云:无所拘而不逾矩,道乃规矩。世间天地万物皆有代谢,唯道亘古如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为和谐,是为清靓而为天下正。人之道,在乎损不足而补有余,故朝代更替,兴衰演变,无中生有,有中归无。循道则生,逆道则亡。故云:天道不以人变,人道在乎人为。”

桃子闻之点头,复云:“余曾闻人间,芸芸众生,提炼来,无非名利二字,敢问先生,若求名利则心中多欲,必不知足,故有为;若不求名利则心中寡欲,知足常乐,故无为。此中对错几何?”

余闻之,额上见汗,乃云:“人生在世,人心莫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然不碍君子如玉,心如明月。何故?名利之在,若循道则无为而大为;若逆道则有为而祸害。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若一心纠结蝇头蜗角,无异自加枷锁,名利几何?缘法自得。天之道,利而不害而为而不为,何故?自强不息方为代谢之动力,道之所在,则苍生有喜。人之道,利而不争,知足之足,可以长久,何故?厚德载物,以德养道而有利。圣人云:功名富贵如浮云,心不染则意无邪,何来名利之烦恼乎?且夫,道生一,一生二,道之本源如一,道之演变因人而异。君子不器,小人自私。不为物役,一心清明,是为睿智。”

绛云闻之,巧笑倩兮,对余称谢不已。余知所言离道远甚,惶恐不已。

绛云笑曰:“先生方云,君子不器,不拘于物,缘何这般拘谨,岂不太多俗气?余闻人间佳句,乃唯大英雄方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先生岂不闻“不能放下,不得自由”乎?”

余闻之,如醍醐灌顶,顿时心如冰释,还我自在也。而后,吾三人相谈甚欢,浑忘时间,见斜阳西下,彩云归岫,暮鸟返巢,遂依依别离。姊弟二人与我挥手,相约来日。绛云一回眸,天地道随之。

天书无字,岂曰无字?余口占一歌赠之如下:

大圣远去兮人不识,蟠桃落地为童子。

天地钟爱兮孕灵气,一段桃枝为仙子。

今我有缘兮来相会,率性谈天又说地。

自信人间有奇缘,道在心头兮多真谛。

人之大道不拘物,以德养性不逾矩。

日月青睐兮多呵护,谈笑甚欢兮为知己。

世人一念一沧海,弹指流光人不识。

心道妙在会知足,人生贵在有朝气。

命运本身一盘棋,爱是大道之本义。

人生是修行,大道爱君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tz/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