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白癜风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639547.html
1药用部位

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实。

2别名

红豆、红蔻、良姜子、红扣。

3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叶2列,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厚膜质具纤毛,下面被疏毛或无毛,叶舌先端钝。

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毛;每一花枝上有花3~6朵,花萼管状,先端3浅裂,有缘毛;冠管与萼管约等长,裂片3,绿白色,长圆形,上方裂片稍宽,先端兜状;

唇瓣倒卵形至长圆形,白色,中间略加厚,并有红色条纹,雄蕊1枚,与唇瓣约等长,花药长圆形,先端无药隔附属物;唇瓣基部着生有2枚退化雄蕊,披针形;

子房下位,3室,柱头略膨大,先端下陷,具缘毛。蒴果矩圆形或卵圆形,中部略收缩,顶端有宿萼,熟时红色。种子3~6粒,多角形,棕黑色,外被浅棕色膜质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7~10月。

4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旷野的草地和灌丛。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5采收加工

于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6药材性状

长球形,中部略细。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果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

7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8功效与作用

燥湿散寒、醒脾消食。属温里药。

9临床应用

用量3~6克,煎服;或外用。用治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红豆蔻为末,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并掺牙取涎或加麝香,治风寒牙痛(《卫生家宝方》)。

10药理研究

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乙酸1’-乙酰氧基胡椒酚酯、乙酸1’-乙酰氧基丁香酚酯具有抗溃疡作用;乙酸l’-乙酰氧基胡椒酚酯对须发癣菌、深红发癣菌等皮肤真菌具有明显抑菌活性。此外,尚有祛痰及抗癌作用。

11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黄酮、皂苷和脂肪酸等类成分。还含有乙酸1’-乙酰氧基胡椒酚酯、乙酸1’-乙酰氧基丁香酚酯、丁香烯环氧物、消旋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反式3,4-二甲氧基桂皮醇、1,8-桉叶素、别香橙烯、芳樟醇、橙花叔醇、香茅醇、红豆蔻醛甲、红豆蔻醛乙等。

12使用禁忌

阴虚有热者忌服。

13配伍药方

①治胃脘疼痛(包括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红豆蔻3克。研末,每服1克,红糖汤送服,日3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②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红豆蔻、连翘、鸡内金各9克,黄连4.5克。水煎服。(《中草药方剂选编》)

③治风寒牙痛:红豆蔻为末,随左右以少许搐鼻中,并掺牙取涎,或加麝香。(《卫生家宝方》)

④治慢性气管炎,咳痰不爽:红豆蔻3克,莱菔子、苏子各6克,水煎,日分2次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13红豆蔻故事

“豆蔻年华”一词来源于唐代风流才子杜牧《赠别》一诗,意为花小色艳可人,妙龄少女幼而美。诗云:

聘聘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清代高粱芳有《红豆蔻花》诗。主人利用红豆蔻花同心相恋的情态,表达主人与恋人离忧别恨的感情。诗云:

可怜红豆蔻,春晚亦敷荣。

结就同心蕊,因标连理名。

离人惟有泪,芳香岂无情。

弹指韶光去,相看隐恨生。

方千诗云:

游子去游多不归,

春风酒味胜余时。

闲来却伴巴山醉,

豆蔻花边唱竹枝。

宋代范大成的诗,对豆蔻给予高度评价,以其观赏药用兼备。

诗云: 

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箨披。

贯珠垂宝珞,剪彩倒鸾枝。

见八花栏品,休论药里宜。

南方草木状,为尔首题诗。

明代李时珍云:“豆,象形也;凡物盛多曰蔻。豆蔻之名,或取此义。”

点击

右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tz/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