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初次见子衿,及腰长发,顾盼生姿,一米七的个子着一席白裙,举手投足间是大家闺秀的沉稳大气。她递过来一本书——《豆蔻文集》,封底上写着“学有余思,闲有嘉情。时而为文,谨愉己志。录此文集,以记豆蔻。”

子衿,本名李焯炜,是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级的学生。高三时,她整理校对了从初中起创作的古诗词赋40余篇,老师推荐她出一本文集,作为对自己青春的纪念。年夏,作品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名为《豆蔻文集》。去年10月初,数十册文集寄到学校,子衿将它们赠给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文学启蒙

子衿的父母是理科出身,于是打小就把她往奥数班送。到了小学五年级,子衿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数学,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一度陷入了人生的迷茫。”子衿的爷爷擅长国画和书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她渐渐发现自己偏好的是中国古典文学。

一谈起文学,她就坐直了身子,眼里溢出光来。年,QQ空间刚刚出现,子衿不时在上面写一些生活感慨和读书感悟。读的书渐渐多了,想法也多了起来,她写的动态从使用现代汉语慢慢开始半文半白,甚至写出了文言。子衿的爷爷也很潮,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于是学会了上网。初二的一天,爷爷逛了逛自家孙女的QQ空间。看见子衿自创的文言文,像赋不是赋,像词不是词,又都带了那么一点意思,老人家心里疑惑,就给子衿打了电话。可是那时的子衿完全没听说过“赋”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我随便写的,怎么还跟古代的体裁像了?”爷爷的启发与引导,开启了子衿的文学之路。她特意去了解汉赋的知识和韵律,又系统学习了诗、词,最终她找到了楚辞,楚辞的韵味和情感打动了她的心。

从不注格律到精通韵律,从不拈手法到精于用典,进入高中后,她的知识体系愈加完善,创作也日益成熟。

青春印迹

子衿最擅长的是赋,最启发她的是与屈原并称“屈宋”的宋玉。“喜欢他的纯粹与古朴,喜欢他褪去浮华的清幽,不矫情、不造作,平平淡淡之真。”她心里明白,创作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都要撇去浮华,回归到本质而朴素的东西上来,因此她的创作语言简练,注重内心的情感。

“最喜欢的体裁还是赋,写的作品里最喜欢的就是《运赋》和《凤凰》。”她笑着回忆起高二那段有些“恃才放旷”的青春。

创作《运赋》是高二一次考试失误之后,她的满腔才华与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格格不入,天性受压抑,于是作《运赋》来抒发压抑之感。戏剧性的是,几天后成绩下来,名列前茅,她阴郁一扫,心情明快时又创作了《凤凰》抒发自己的志向——“北溟兮日出东方,高岗兮古木苍苍。今我思者,有鸟凤凰。”话到此处,她感叹道:“真庆幸自己珍惜了那一刹那的心情。”

每次灵光闪现,子衿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连读书笔记也用文言来写。少女情愫暗涌,于是提笔写下《凤求凰》;感慨于陶公《归去来兮辞》,便仿作《有凤来仪辞》;夏日的一场暴雨也能为她提供灵感,便创作《夏日骤雨歌》……五年来的作品经过整理、修改、积累,最终辑录成了她手中的这一本《豆蔻文集》。

享受内心

子衿很享受与自己的内心共处的时光,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对她而言最为重要。她最爱的运动是骑马,用她的话来说“骑马是回归自由本真的”。广袤的草原,手执缰绳,或奔驰而过,迎面徐徐的风里夹杂着青草和泥土的香气;或信马由缰,任它吃草饮水,耳边是沙沙草叶的轻声细语。她享受这种安宁平静,“有时想着干脆就在这种地方住下来,不要回去了吧。”

子衿将大学四年定义为一段“净土”旅行。“她对自己的生活有清晰的目标,又有主见,在新生中的确难得。”汉语言三班的养成辅导员说。

高考结束,子衿发了这样一条动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有志,不可休思。她铁了心“就要读汉语言文学!”对她而言,这四年是她能在所喜爱的领域深造的最宝贵的时机。谈及职业规划,她毫不避讳自己并不想把文学当作职业。“我愿意发表作品,但是文学作为我内心的一种表达,我希望她是纯粹的。”

来源/湘潭大学报

文字/张赵李鑫智

图片/李焯炜邢政

编辑/王佳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