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分钟满分:分) 第│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我是星星,从苍穹(qóng)坠(zhuì)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C.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báo).许多小花形成一簇(cù),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zhuàn)、歌唱;我婆娑(shā)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D.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掇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B.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C.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眼花缭乱的独眼向我凝视。 D.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B.近日,随着一股冷空气的来袭,使泰安市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天气。 C.每到深冬,中国大地上总会上演名为“春运”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D.展望未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B.《丁香结》选自《宗璞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年版)。 C.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B.纪伯伦,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朝著名词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D.“豆蔻”“弱冠”是古代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 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 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 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 主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而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朗清鲜柔美回味 B.明朗清鲜柔美回忆 C.清鲜明朗柔美回味 D.清鲜明朗绚丽回忆 8.下列对于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飞”字写出了蒙古族朋友骑马的速度快,也衬托出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B.“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蒙古族女子轻柔、美丽、婀娜多姿的情态。 C.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襟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D.这句话是描写蒙古族朋友身着节日盛装,群马疾驰,迎接远方客人的场面。 9.选文第二自然段对草原的描写没有使用到的写景技巧是() A.听觉描写 B.视觉描写 C.虚实结合 D移步换景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目之所及和心之所感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B.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C.本文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D.本文将大量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固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1.下列句子不能体现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特征的一项是() A.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 C.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D.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 12.下列关于作者引用的古代描写丁香的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B.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C.从另一个角度展开了丁香花的形象。 D.引经据典,体现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 13.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托物言志,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B.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C.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4.下列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感情热烈B.清新优美C.色彩绚丽D.神秘变幻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5.下列词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七八个星/天外 D.路转/溪桥忽见 1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写晴。先以“惊”写明月,次写“鸣蝉”,半夜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埋下伏笔。“惊鹊”反衬词人的淡然,“鸣蝉”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B.下片写雨。前两句写云层几乎布满天空。作者只用了星星暗示乌云,反增画面的美感而不煞风景。 C.“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词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田园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词人面对丰收在望的情景的喜悦之情。 第卷(表述题,共分) 五、(17分) 17.补写出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第1页 (3)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 (4),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江碧鸟逾白,。[杜甫《绝句》(其二)] (6)有情芍药含春泪,。(秦观《春日》) 18.根据提示,完成题目。(4分) (1)以“东风吹出千山绿”为对联的上联,下面可作为下联的一句是(2分)() A.殷殷绿叶几红花 B.长堤柳翠月盈怀 C.桃李绽放总是春 D.春雨洒来万象新 (2)在下面的空白处续写句子。(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是没有。 19.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阅读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5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那么阅读是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 之发生变化。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溪水 苏雪林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杈枒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了,一面急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游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磨难也来了。你记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地涎着脸撒娇撒痴地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极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噼噼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不是儿戏。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拽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23.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作者赋予溪水以少女般的性格,先写溪水被囚禁,再写溪水,最后写溪水(4分) 24.文中的画线句写溪水“如何的沉闷”,写“水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1)“沉闷”的原因是 (2)“活泼和快乐”的原因是 2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溪水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4分) 26.从全文看,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八、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作文(除诗歌外);②不少于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敬请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11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都能治胃病,香砂养胃丸和香砂和胃丸有什么
- 下一篇文章: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强聊聊大航海时代明朝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