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诗意地栖居middot姚芹仙
诗意地栖居 “人,当诗意地栖居。”这句话很别致,一见便吸引了我。我把它通俗地理解为“诗意地生活”,不知对不对海德格尔的原意。这句话语意颇丰,给我的感觉美好如诗,给我的想像丰富如诗。我喜欢这句话,因为人的生活不能总遂人愿,许多东西是自己无法争取的,可让“栖居”有点诗意,有点闲情逸趣,有点风花雪月,是自己完全可以布排的。的确,也应该让生活“诗意”一下,雅致一些美丽一点,直通自己精神领域里的那块乐土。同时,我也多次地自问,什么人的生活才配“诗意”?怎样的生活才算“诗意”?有没有前提?要不要条件?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滞留脑际,如一个无解的方程。后来,几次见闻,我总算找到了方程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座座大楼林立高耸,条条街道笔直宽敞。城市像豆蔻年华的姑娘月月展新容,频频换新装。为城市的日新月异,许多农民工进城干起了建筑。他们是城市的建筑师、美容师。高楼在他们辛勤的汗水中耸起,在他们的一砖一瓦,一铲一勺中穿上华衣。每天清晨,人们看到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少不了建筑工人。他们几乎是青一色的男工,有的年长,有的年轻,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车后座翘一把铁铲或泥刀,急急忙忙地飞驶而过,建筑工地在等着他们。他们的衣服总是沾着一层灰或一层泥,脸晒得黑黑的,近似于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古铜色。干燥的皮肤无一点水润光泽,一看便知工作的脏、累、苦、重。而且,这像标签似的非常赫然,谁也不会由此联想到诗了文了的,他们诠释的是靠自己的手艺和技术自食其力。可就在一个冬夜,我却看到了诗意的美丽。那是一个有月亮的冬夜,安静柔和,无风,树们在温柔的月色中进入梦乡,枝不摇,叶不动,只有明月的安详与从容。已过十点钟了,街上行人很少了,街道显得格外宽阔安静,引着你走进它美妙的境界里。我极爱这个清悠得让神思飞扬的月夜,与妹妹轻轻地走在月光夜色里,享受这份难得的恬静,呼吸着纯净略带寒意的空气,任月光柔情地把我们包裹,暂时抛别烦杂纷扰。听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真实存在。轻轻的,有琴声传来,和着月光,悠悠的,叮叮咚咚,在夜空中飘荡,在月色中朦胧。它让夜空更宁静,让月亮更妩媚,让月光更皎洁。循声前行,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工地无门,为汽车拉货进出方便,敞一大口。正在建盖的大楼横七竖八立满了脚手架,像一个庞然大物呲裂着嘴。一堆堆的钢筋新砖沉重地堆在地上。空空的场子中央烧着一堆火,火苗很旺。火堆旁围坐着几个青年,其中一个怀抱吉他,闲适地弹着他心爱的曲子,其他几个唱和着,投入其中。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脸庞,平和甜蜜。琴声婉转在升腾的热气中,曼妙神化。篝火、月光、青年、吉他,还有我这个看风景听琴声的月下闲人,就是一幅动感的画,一首温婉的诗,一种诗意地栖居。直接地说,是一首劳动者弹奏的曲,创作的诗,主题是乐天安命。因此,我找到了建筑工地上的诗意,就在建筑工人平凡的生活中抒写。 就在我家窗外,还有一景:有一幢居民商品房,一楼住户的房前,有一小片空地,居民们比对着自己住房的面积把它们挖出来有的种上树,有的种上花,有的种上菜,自主地利用着宝贵的一分之几的土地。只有西面靠边的一户人家别具一格,户主在房前的空地上,用捡来的石头砖块,水泥板,拼拼凑凑围起一个小院。也不知过了多久,不经意看窗外时,院墙上已爬满了藤状植物。炮仗花,罗汉果,丁香花,青绿一墙,甚是繁茂。春天又是美丽一片,红色、橙色的花挂满院墙,真正是街边的一道风景。园中有一株桃树,花开时节绚烂多姿。秋来时,桃子挂满枝头,压弯了腰。还有两株杉树终年常青,如伞一样为小园撑起了一年的绿色,装点得小园生机无限。树下有小石桌石凳,也还是捡别人拆房子丢弃的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在主人的布排下,干净整齐有序,与它旁边集资楼的欧式铁艺栅栏比,有些寒酸,少些风情和气派。有时我也曾设想着鹅卵石铺砌的地面,木制白色桌椅的氛围情调。可当每次看到那一家人在那简陋别致的小园里歇息,随心而平和。有客人来时,谈笑风生。星期天的中午,常见男主人在桃树下弹起月琴。有月亮的晚上,在宁静中拉响二胡。当此时你定然会感觉到,那不只是孤芳自赏,怡然自乐。溢满小园的质朴自然,由心而出的气息感染了你,你会不假思索地想说,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不加华丽词藻修饰的诗,而且诗意盎然。对于这一图景,谁能说不是一种“诗意地栖居”呢?感性地说,诗意的生活与文化紧密联系。比如在书海里古往今来,谈天说地;在艺术的圈子里轻歌曼舞,笔墨丹青;在自然中娱情山水,宴饮赋诗。写豪情,抒心怀。说山的气势,言水的秀美。对酒当歌、对月寄情。春来踏青赏花,秋至游园品果。在茶楼上品茗论茶道,在咖啡屋苦涩的杯子里侃侃普希金和莎士比亚。或居雅室豪宅,栖书斋画廊,或有令人惊羡的头衔,有令人瞠目的成就等等,才与诗意契合,才与“诗意地栖居”沾边搭界,才配上诗意的生活吧?可是,建筑工地上的篝火琴声,简陋小园里的绿藤红花,石桌石椅,给了我诗意的美感。我从中读到了快乐和满足,读到了对美的生活的追求,读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诗情画意。虽然生活没有给他们高贵的身份和斯文的外表,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诗一样的生活。我看到了无字的诗,听到了诗的律动,让我有了诗的感动。这不正是用心灵写成的诗的栖居?“人,当诗意地栖居。”这句精致优美的话,不单单属于华丽外表下的灵魂。诗意可以是一枝秀挺而灵性的百合,也可以是一株遍生野长的蒲公英;诗意可以在“文化的桌子”上抒写,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谱写。有时饱胀的皮囊中装着的未免是美丽的心灵,高贵的灵魂吟唱出来的未必是动人的歌声。而建筑工地上青年工人在不经意中构成的月光,篝火,吉他的图景,营造了喧嚣市井的一方精神净土,我们感受了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劳动的美精神的美。这些美正是诗的意境,是于平凡中抒写的诗意。还有那陋室雅园,简直就是心的创造,用快乐平和的心灵创造平常生活里的诗意,随意,自然,质朴的诗蕴,诗里流露了心灵对美的追求的本色。故,“诗意地栖居”不需要前提,不需要条件附加,只要热爱生活,乐天安命,不懈追求美好生活,随着心之所向,去理解自己的生活,诠释生活,实实在在地生活,生活必定如画,如歌,如诗。诗意,给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给生活一份真实的快乐。诗意的栖居,呼应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点小资情调,我要写写自己的逸情雅趣。插花,养鱼,唱歌,弹琴,朗诵诗词美文……当我看到他们,便慷慨地把诗意栖居写给了他们。作者简介:姚芹仙,笔名瑶琴,女,退休教师。演讲,诗词朗诵曾在县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诗歌,散文在省州县级刊物上均有发表。 声明/提醒D1.本文所用作品及图片版权属作者所有,如有他用,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2.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石屏县文联 投稿邮箱:spwlbgs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10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了今天,就是明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