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4418699267434&wfr=spider&for=pc

刘文炀教授是原新乡师专中文系主任,是我在师专上学时的老师。

刘老师博学多闻,尤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汉语言和文学专家。老师身材微胖,习惯穿灰色的西装外套,简朴而端庄。课堂内外,老师始终保持着谦和的微笑,仁爱慈祥。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我的眼中,既是令人敬重的师者,更是和蔼可亲的长辈。在课堂上和老师互动不多,课下交流也很少,始终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但是,和刘老师之间的“一词”之缘,不仅加深了我对他认识,而且至今念念不忘。

在中文系就读时,我偏爱写作,课余时间舞文弄墨,撰写一些小文章,偶尔也会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虽然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我常常引以为豪,沾沾自喜。

忽然有一天,刘文炀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我刚刚在校报上发表的《农村教育调查启示录》,一边认真评点,一边翻着厚厚的《辞海》,给我一字一句地讲解起“豆蔻年华”的含义来。我这才注意到,在文章中“有那么多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学生”一句下面,重重地画着一条红线。

从《辞海》的诠释和刘老师娓娓讲解中,我才知道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才知道“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能用于这个年龄段的男学生。老师讲话如春风细雨,而我却已额头沁汗,恨不得苍荒逃遁。那一刻,我无地自容,那一刻,我羞愧忐忑,那一刻,所有的骄傲和自豪烟消云散。一方面为自己的浅薄和一知半解而内疚,一方面被刘老师的博学严谨和循循善诱而感动,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青年学子,已经是半生荏苒。尽管斯人已逝,但老师的言容笑貌宛如昨日,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特别是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永远不会消失。它提醒我学无止境,告诫我谦虚谨慎,促使我奋发进取,鞭策我勤恳工作,鼓励我真诚待人。

一词之师,受益终生……

(编后:教师节前夕,参加新乡市“赓续百年初心,担当教育使命”庆祝大会,目睹矢志不渝的银发长者,看到载歌载舞的无邪少年,回忆曾经的“豆寇年华”,想起辛勤耕耘的昔日恩师,思绪难平,感慨万千,拾遗怀旧,谨以此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