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搭配原则。《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五谷,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黄帝内经》还告诉人们,不可暴饮暴食,避免五味偏嗜。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指稻、黍、稷、麦、菽;另外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还有一种说法指:“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五菜”泛指各类菜蔬。“五果”泛指各种果品。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是以五谷作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来源。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以五谷为养、搭配各种果蔬和肉类的膳食结构模式,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同时,《黄帝内经》还强调“五味调和,饮食有节”的原则,即保持五味搭配合理、不过量摄入的原则。这种合理的膳食模式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需要注意加工不宜过于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g为宜,并且尽量粗细搭配。对于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因此需要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也就是说,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在选择和食用谷类和豆类食物时,需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同时也要注意适量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五畜为益"意为动物性食物对生命机体的营养具有补益作用。

《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民有五畜,山多麋鹿。"[唐]颜师古的注释解释为:"五畜指牛、羊、猪、鸡、犬。"

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类、水产类、蛋类、乳类等,它们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人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畜禽类食物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需要较为接近,有助于弥补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不足的缺陷,同时也是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然而,畜禽类食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脂血症。

每天适量摄入肉类、蛋类、奶类和鱼类等食品,对儿童的发育和生长有益,有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也有助于缺乏营养或身体虚弱的病人恢复体质。

水产类食物是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富含锌。其中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对维护视力有一定益处。

蛋类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织蛋白质最为相似,是天然食物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蛋白质源。此外,蛋类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包括各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的维生素C。

乳类食物是重要的钙、核黄素和蛋白质来源,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日常饮食中,应以瘦肉为主,少摄入肥肉或动物油脂。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5至50克畜肉、50至75克禽肉、50至克水产品、20至50克蛋类为宜。每日新鲜牛奶的摄入量不低于克,或者摄入相当于克新鲜牛奶的乳制品。

"五菜"指的是葵花、韭菜、薤菜、藿香菜和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增进食欲、填饱肚子、助消化、补充营养、防止便秘、降低血脂、降低血糖、预防肠癌等作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水果和蔬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是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酶的主要来源。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到:"五菜为充。"王冰的注解解释为:"指葵花、藿香菜、薤菜、葱和韭菜。"《灵枢经·五味》中也提到:"五菜: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藿香菜味咸,薤菜味苦,葱菜味辛。"

蔬菜是低能量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但B族维生素含量相对较低。蔬菜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然而,与动物性食物相比,蔬菜的矿物质含量较低,例如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也较低。

"五菜为充"是指蔬菜可以作为人体机能营养的补充,能够丰富人体的营养,增添脏气的充实度,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加完善和充实。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至克的蔬菜。

"五果为助"是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和坚果,对养身和健身起到辅助作用。《内经》中提到"五果为助",意味着这些水果是为了补充生命机体活动所需的营养。水果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对于平衡膳食非常有益。水果可以生食,这样可以避免因烹调过程中损失其营养成分。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至克的水果为宜。

五果之中桃居首位,《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五果为助"。此外,佛教中还将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称为佛教五果。

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的论述,"五果为助"指的是水果在人体机能营养方面的辅助作用。而佛教所称的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离系果则是佛教中的五种特定的果实,可能与人体机能营养的概念有所不同。

中医注重食物的性味对健康的影响,就像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一样,食物也有寒热酸甜等不同性质。而人的体质又存在虚实寒热等差异。

四气指的是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等不同特性。五味则指食物或药物的辛、甘、酸、苦、咸等不同味道。若过食辛热或油腻煎炸的食物,容易助热化火,产生痰湿,煎熬津液,从而导致一些疾病,如消渴病。

《内经》中指出:“味过于酸,肝气失调,脾气受损。味过于咸,会损伤骨骼,导致肌肉短缩,心气受抑。味过于甘,会导致心气喘满,肤色变黑,肾气失衡。味过于苦,会影响脾气的滋润,使胃气变厚。味过于辛,会影响筋脉的弛缓,精神受干扰。”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过多摄入甜味会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过多摄入咸味会加重高血压和水肿等疾病。

食物的五味既可以满足个人不同的口味喜好,又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因此,了解食物的性味特点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1.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含有挥发油,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气散和上火的不良反应。

2.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富含糖类,具有滋补、缓和的功效,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郁气壅塞。

3.酸味食物如青梅、柠檬等,含有有机酸,具有收敛、固涩的效果,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痉挛。

4.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含有生物碱、甙类、苦味成分等,有燥湿、泻下的益处,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骨质过重。

5.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富含钠盐,具有软坚、润下的功效,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血液凝结问题。

中医一直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体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四季的自然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在饮食调养方面也是如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选择具有不同性质的食物进行调理。

根据季节的气候变化,饮食调理也应相应改变。一般而言,春季万物萌发,可食用大葱、豆豉等食物来助阳升发;夏季阳气旺盛,应少食辛辣干燥的食物,宜多食绿豆、西瓜等甘酸清润的食物以清热、祛暑、生津;秋季气候干燥,宜少食辛燥之品,多食芝麻、蜂蜜等油润之品以润燥。

此外,日常饮食应根据个人和地域的特点进行调整。不同年龄、体质和地域的人们需要不同的膳食搭配。例如,产后的妇女常常缺气血,应以补气养血的食物为主,如八珍汤、四物汤等;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常见虚证,也可能伴有实证,应选择平补的食物,饮食宜少而精,清淡为宜,特别要控制脂肪、糖和盐的摄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同时注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干果,保持正常的排便。

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他们的脏腑娇嫩,脾胃常常不足,易出现热证和消化不良。因此,在饮食方面应以清热、健脾、消食为主,并注意避免偏食、零食和生冷食物。在湿润气候的地区,湿气较重,脾胃消化功能受损,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头重如裹等症状。可以选择具有化湿功效的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等药材,以及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渗湿的药材作为药膳的原料,以调理气化湿,健脾祛湿。

饮食应节制,合理搭配。《内经》中提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强调过度饥饿的危害。另外,《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提醒过度饱食的弊端。中医认为过度进食会给脾胃带来过重的负担,导致食物在胃肠中积聚,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受损,无法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所需,从而产生疾病。

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同食物。没有单一食物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每天的饮食应包含多种食物,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实现健康养生和预防疾病的目标。

《内经》中提到:"谨调五味,安和五脏",倡导五谷杂粮的综合搭配食用,以实现营养成分的相互补充,增强食物的营养价值,调养五脏器官,完成人体生命的完整过程。

素时刻五谷膳食粉是根据中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结合大量医学和药学典籍的研究,旨在实现五性五味的合适搭配,五色五方五行的和谐配置,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严选了种优质植物食材,包括22种籽种、19种坚果、13种花朵、19种菌藻、56种谷豆、70种果蔬六大类食材作为核心成分。其中,有四十九种药食同源食材,满足膳食指南中的“人体需要每周摄入至少25种以上的食物,每天摄入足够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要求。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的“40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和15种其他重要营养素”进行合理搭配,精选食材并根据科学的比例进行配比,以实现均衡的营养摄入,守护健康。

这样的饮食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的营养,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并促进身体健康。通过丰富的食材选择和合理搭配,我们致力于让食物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1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