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医院带您了解ld
玉竹 名称 玉竹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江苏等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切段。 鉴别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传统鉴定认为:以条长、肥壮、色黄白光润、半透明、味甜者为佳。 性味归经玉竹:生用,长于生津止渴,主治素体阴虚、发热咳嗽、口渴咽痛,燥邪伤津、口干舌燥,或胃火炽盛、烦渴善饥等。 制玉竹:蒸制或酒制,长于滋阴益气,用于虚劳干咳,热病后期,阴液耗损,热病中期,下后汗出,口干咽燥。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配伍应用及其应用 1.玉竹配伍沙参:玉竹长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沙参善于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二药配伍,可增强滋肺阴,润肺燥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舌红少津等。 2.玉竹配伍桔梗:玉竹长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桔梗善于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二药配伍,可增强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经邪热炽盛,伤及肺阴而致热痰咳嗽等。 3.玉竹配伍生地黄:玉竹长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生地黄善于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二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阴,津亏液少,烦热口渴,口舌干燥等。 4.玉竹配伍薄荷:玉竹甘寒质润,滋阴而不恋邪;薄荷轻扬升浮,发散而清利头目。二药配伍,可增强养阴,发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之人,外感风热,头痛身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脉浮数等。 5.玉竹配伍党参:玉竹长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党参善于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二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虚热发热,气阴两虚,形体羸瘦,神疲乏力,自汗盗汗等。 6.玉竹配伍白薇:玉竹长于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白薇善于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二药配伍,可增强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外感之证。 7.玉竹红枣炖乌鸡:乌鸡1只,猪肉10g,王竹3g,红枣2g,莲子肉50g,姜片、盐、鸡粉、胡椒粉、花雕酒各适量。将鸡去杂、洗净、切块。猪肉洗净、切块。鸡块。猪肉汆汤一下,沥干备用。将鸡、玉竹、红枣、莲子肉、姜片放入砂锅。加水用大火烧开,转文火炖约2个小时。放入盐、鸡粉、胡椒粉、花雕酒。改大火煮约10分钟即成。具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引起的肺阴不足,肺气上逆的干咳少痰、久咳不愈,特别是秋季的燥咳症;以及病后因药物造成脾胃受损,而出现口舌干燥、低热不退。食欲不振等症。 民族医药 藏药名为“禄尼”。 藏药药性:味甘、苦,涩,性凉,效温。 藏药功效:补益体力,干脓。治黄水病、培根与赤巴合并症。 用量:配方用,6~9g。 1.大黄、姜黄、亚大黄、雄黄、玉竹等。共研,以面粉、酒醅面汁制成药糊,涂于创伤包扎固定。可使脓液排出。 2.渡鸦肉、鼯鼠肉、秃鹫肉、磁石、玉竹、两头尖等。共研,白酒为引内服。异物可从创口中排出。 3.先用酒糟提脓3日,再以玉竹、麻黄汁、酒醅、鸡蛋、黄牛乳酪、面粉、植物油调和,均匀涂于患部。可治创伤化脓。 4.十八味蛇皮散:诃子、干姜、石榴子、藏菖蒲、麝香、水柏枝、烈香杜鹃、刺蒺藜、肉豆蔻、小豆蔻、葫芦、蛇皮、水银、槟榔、迷果芹、玉竹、天冬、紫茉莉。主治一切寒症和寒性刺痛症。 蒙药名为“毛好尔-查干”。 蒙药性味:味甘,性温。效轻、柔。 蒙药功效:滋补,强壮,祛肾寒,健胃,燥协日乌素。主治体虚,肾寒,腰腿痛,浮肿,气郁宫中,寒性协日乌素病,胃巴达干病,阳痿,遗精。 用量: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1.三味玉竹丸:治肾寒玉竹50g,手参30g,甘草20s。制成蜜丸。每次6~9粒,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 2.补益还阳丸:治胃痛,消化不良,频频呃逆,胃火衰败石榴50g,肉桂5g,白豆蔻25g,玉竹、荜茇各20g,红花、冬葵果,天门各、黄精、紫菜莉、蒺藜(制)各1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 关玉竹 湘玉竹 本草著作讲锁阳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 2.《名医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3.《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4.《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5.《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6.《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7.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 8.《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9.《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10.《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禁忌人群 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10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时珍称之ldquo茯兔rdquo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小小几粒,医生都要下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