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梅香,夏清凉。

当乌梅敲进夏日时光

荡开来一圈圈

酸甜的涟漪

因为生津止渴

古人特别喜欢在夏天

制作乌梅饮料

唐代有玄饮

宋代有卤梅水

它们其实都是酸梅汤的祖先

酸梅汤的盛行是在清代

铜碗声声街里唤

一瓯冰水和梅汤

京城热闹的饮食老字号们

都有自己压箱底儿的秘方

各式饮料蜜饯

是京城百姓夏天里

必不可少的降暑消遣

盛一敞口的大瓷碗

红里带紫,透彻不见底

洒几朵金黄的桂花点缀

梅香、花香、清香四溢

一碗好的酸梅汤

是慢熬出来的夏日清饮

梅汁浓郁而清新

总令人回味悠长

即使这个夏天

有多少烦躁的情绪

也能在这舒缓绵长

酸甜回味中静下来

给你一份地道的酸梅汤料包▎酸梅汤,国人自古以来的消暑佳饮。

酸梅汤的历史可真是源远流长,较早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当时就有人从新鲜的梅果中提取酸浆作为饮料,那便是酸梅汤的雏形。

酸梅汤真正风行,成为大众饮料,大概是在清朝,其中尤以北京城为正宗。

据《清稗类钞》记载:“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这种盛行的酸梅汤饮料,是从清朝宫廷传入民间的美味。

久而久之,酸梅汤就实打实地,成了对抗燥热夏日的平民饮品,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其喜爱有加。

用老饕梁实秋的话说,那就是:“夏天喝酸梅汤,在北平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在徐凌霄的《旧都百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

在炎热的夏日,喝上一口冰镇酸梅汤,是无比惬意的。

▎既是汤饮,又是补身的良方。作为尤具传统味的汤饮,酸梅汤又是一剂养生补身的良方。

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陶在《本草经集注》提出了乌梅的服用方法: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在酸梅汤传入民间之前,医院治疗时疫的药方,当时京城闹时疫时,因为要治疗腹泻,所以使用乌梅,意在收敛,再配以桂花、砂仁、豆蔻之类补气、提神的药物,防治时疫效果尤佳,此方称“乌梅饮”。

传入民间后,就保留了乌梅、桂花等原料,去除了砂仁、豆蔻等中药材,一则是因为成本太高,二则也是因为有些人不喜欢药味,于是乎便有了名噪京城的酸梅汤。

食材悉心搭配,还原老北京酸梅汤的味道。

自然晾晒的乌梅,没有经过熏硫,闻起来是很天然的梅香,加上新鲜无核山楂,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解渴。

除了酸梅汤的必备“基底”,里面还有原料:陈皮和桑葚干,带来馥郁的水果果香。

甘草片,还原酸梅汤后味回甘的古朴风味,能够清夏日的火气。

玫瑰茄,负责煮出好看颜色和增添花果香,还能减少甘草的苦涩感;另外搭配的桂花,给酸梅汤增添独特的风味。

地道的酸梅汤,是食材本真的味道,那种酸是令人愉悦的,颜色亦是吸引人的。

喝一口就知道这正经酸梅汤,传统食材熬出来的,和一般店里乌梅粉兑出来的,真的是不一样。

▎不出门,在家就能喝到。

一包酸梅汤料加-ML左右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一并熬制半小时就能喝。

食材在熬煮过程中就散发出来迷人香气,开胃又清爽,空气里氤氲的酸甜,不禁让人咽下口水。

出锅后撒入干桂花调味增香,顺带提升颜值。

把熬好的酸梅汤放进冰箱,再拿出来这时候品尝味道更好。

除了冰镇冷饮,你还可以换着花样吃,把酸梅汤做成冰棒、布丁等甜品,则是一种消暑开胃的进阶享受。

酸梅汤虽然味酸但属于碱性食物,能调和肉的酸性,对于长期坐办公室易发胖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饮品。

夏天外出游玩时带上一杯酸梅汤,还能缓和晕车。

妈妈们还可以给不爱吃饭不爱果蔬的小孩喝,健康解暑还会变得有食欲,酸酸甜甜小朋友们都爱喝。

夏天的千般好

独有酸梅汤一份

原汁原味夏日消暑甄选友情提示

阅读完文章后

欢迎您给点个“赞”和“在看”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者到朋友圈

别忘记,给“明德中医”设为星标

我们每天晚上7点钟,不见不散

医保定点

预约

医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gx/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