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用数字表示的年龄,在古代可是用文字表示的。数字和文字,一字之差,竟是两个概念,可是,古人居然把数字、文字任意切换,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年龄,对照一下,你的年龄在古代应该叫什么?

出生从赤子开始

当我们在古装剧里面常常听到上了年纪的人说的黄口小儿,你知道是几岁吗?黄口小儿指的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不分男女,是统称。看到这里,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只雏鸟嗷嗷待育的样子?黄口小儿和雏鸟一样,萌萌哒,惹人喜欢。

比黄口小儿还萌的应该是赤子了!赤子是出生一日的小崽。朱自清说过: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浑身都是新的。不错,正是这新的,纯洁的赤子之心,将伴随终生。

少年时期,男女有别

幼苗逐渐成长,黄口逐渐褪去,属于人生当中生机勃勃、英姿勃发的时候,古人们似乎偏爱,不惜笔墨,耗费时间对男孩、女孩加以区别,所以这一时期的男子和女子有了不同的称谓,女孩子有温柔之美,男孩子则阳刚之气。

女子: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女子1、14岁。

及笄: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又称“瓜子处分”,“二八年纪”“破瓜之年”,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指花开时期,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男子:

舞夕之年:男孩1至15岁,也称“舞勺之年”。

束发:男子15岁。

舞象之年:男子15至20岁,“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意是古武舞名,为古代成童所学。

加冠:又称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男女有别,称谓不同,通过衣服、配饰外在的表现出来,散发一种独特的美,让幼苗健康成长,让性别归属。另外古人非常注重仪式感,通过这些仪式让孩子们得到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迎接以后的人生路。

奋发作为在青年

三十而立,人生的分界线,不是外在立,是内在的思想独立,想想看,古人们煞费心思的用汉字表示年龄,突然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把数字和汉字都连在一起,不在遮遮掩掩地突出美感,直接说明意思,三十了!人生路虽然漫长,能有几个三十岁?时间不会等待着人的成长,有目标,就出发吧!

四十不惑,在人生的路上,到处都有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不是凭感觉,是冷静的取舍,是理性的判断,不再迷惑。

人生顿悟在中年

五十知天命,五十了还有追求吗?有!知天命不是没有追求,而是有一颗经历了风吹雨打,看世事沧桑变化的通透的心,一切内心的坚强,不都是沧桑结的茧子?明白了,先尽人事后听天命,一切都是事在人为的呀!

孩子顶嘴了,不再生气,而是懂得了平静,懂得了顺其自然,无为而为之!

六十耳顺之年,也称花甲之年。耳顺是好听的话吗?是,也不是,好听着听着耳顺,不好听的、不愿意听的也不再逆耳!懂得了取舍。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年龄不同,称谓也不同,这些文字不仅蕴含着美好,还蕴藏着哲理。当然了,古人对年龄的文字表达还有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gx/1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