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中药丨草豆蔻
白癜风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芳香中药 草豆蔻 一 简介 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二 性味归经 草豆蔻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 ②《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 ③《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三 功效主治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行气,燥湿。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①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郁滞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②温中止呕:用于寒湿郁滞中焦引起的胃痛呕吐,常配高良姜。 ①《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②《开宝本草》:"下气,止霍乱。" ③《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④《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 ⑤《本草原始》:"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逮,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 四 相关论述 1 《纲目》 "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 2 《本草经疏》 "豆蔻,辛能破滞,香能入脾,温热能祛寒燥湿,故主温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呕吐也。脾开窍于口,脾家有积滞,则瘀而为热,故发口臭,醒脾导滞,则口气不臭矣。辛散温行,故下气。寒客中焦,饮食不消,气因闭滞则霍乱。又散-切冷气、消酒*者,亦燥湿破滞、行气健脾开胃之功也。产闽之建宁者,气芳烈,类白豆蔻,善散冷气,疗胃脘痛,理中焦。产滇、贵、南粤者,气猛而浊,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疠,消谷食,及一切宿食停滞作胀闷及痛。" 3 《本草求真》 "草豆蔻,辛热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似肉蔻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服之为大忌耳。" 4 朱震亨 “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殷佩浩 审核/殷佩浩 责任编辑/李宗恒 医瘤课堂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8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410嗨团,豆蔻丝语蓝海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草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