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词汇引误解

医学是门严肃的科学,囊括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发音相同的词汇或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如“心率”和“心律”,前者代表心跳的次数,后者则心跳的节律;表面意思相近的词汇往往也会表达不同的概念,如“肾功能减退”和“肾虚”,前者说明肾脏结构异常导致机体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的系列综合症,而后者则是中医里的理论概念,并不代表肾脏很“虚弱”。

有的专业词汇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肉眼可见的人体器官,头、足、毛发等;而有的专业词汇却会让老百姓听得“一头雾水”,比如交感神经、酮症酸中毒等。这也是医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还发生过很多笑话。

小笑话

大伟是我的堂弟,他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读高二时,千载难逢的机遇来了:民航学院到学校招生,凡是通过“招飞”考试的学生,就有机会成为飞行员,但身体的健康状况必须符合入学条件。

大伟身高一米八零,身材匀称,体格健硕,是班里的长跑冠军。按常理说,他完全不必担心“招飞”的体检要求。但为了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生怕在体检环节出问题,医院提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体检过程顺利。第二天,医院就发出体检报告: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肝炎病毒系列正常……所有化验指标连一个“箭头”都没有,说明均在正常的范围内;视力:双眼1.5,无色盲、色弱,完全正常;胸片正常。

可看到心电图结果时,他傻眼了:窦性心律不齐!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患上心脏病了?慌乱中拨通了我的电话。“哥,我的飞行梦要泡汤了。我可能是得心脏病了,赶紧帮我出出主意。我……我不能失去这次机会。”

“别急,大伟。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尽量稳住他的情绪,问道。

大伟磕磕巴巴的把事情始终跟我叙述了一遍。“我身体很棒,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没想到体检不但查出来了有窦性心律,而且还心律不齐,这可怎么办啊。”大伟继续向我哭诉。

“哈哈,明白了。”我笑道,“千万别急,你没得心脏病,尽管放心吧。”

窦性心律

其实,在工作中,经常有人会问:什么是窦性心律?什么又是窦性心律不齐呢?从心脏的电路系统说起吧。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首表达相思情的唐代古诗,在我看来,用它形容心脏却更为合适不过了:它是人体最忙碌的器官,每天搏动10万余次,通过特有的“泵”功能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输送到全身器官,滋养并维持其生理功能。这台泵之所以能日夜不歇的工作,是因为心脏具备一套持续的供能装置---心脏起搏及电传导系统。

这套供电系统由窦房结、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等组成,有序的排列在心肌内。早在20世纪初,英国解剖学家基思(A.Keith)首先描述了窦房结:位于右心房附近,是整个电传导系统的总司令部,负责发布电信号。正因为由窦房结统领整个心脏的电路系统,所以,正常心律被称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不齐

当窦房结发出指令后,电信号从经过结间束(位于心房)到达房室结(连接心房和心室的中转站),房室结把电信号传导至分布于心室的左、右束支,通过这样的路径,心室肌得到电能量后发生收缩,完成一次心脏的射血活动。所以,窦房结每发布一次指令,就意味着心脏跳动一次。

安静的状态下,心脏在窦房结的指令下,像钟摆一样“滴答、滴答”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跳动,每分钟大约60-次。如低于60次,叫做窦性心动过缓,而高于次,叫做窦性心动过速。无论是心率过缓或过速,都可以发生在健康人身上,比如,人处于睡眠状态、一些老年人或者经常锻炼的运动员,常会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常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一些健康的青少年和儿童经常会发生窦性心律不齐,一般和呼吸动作有关:吸气时心率略慢,呼气时略快,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故事中的大伟正是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

值得注意的是,身体在病态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并容易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相混淆。不过,是否真正是心脏病,就需要医生来鉴别诊断了。

注:生理因素指的是人自身因素对身体的影响,病理因素指的是疾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本文摘自《学做知心人》---惠慧.著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惠慧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