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如梦,美人如诗——那些让文人墨客神魂颠倒的女子

古人写美人,从不吝惜辞藻,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于美的追求,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要么是现实中真有闭月羞花的存在,要么是想象力炸裂,凭空捏造出一个“惊鸿游龙”的人间尤物。美人是他们的灵感之源,是他们喝酒吟诗的终极动力。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让文人茶饭不思、写诗写词写到癫狂的“红颜”,看他们究竟如何把“美”写到了极致。

北方有佳人——美到倾城又倾国

先看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似没怎么写美,实际上全篇都在炫耀“美得不得了”。诗中说佳人“绝世而独立”,连带着一回眸就能让城池沦陷,再看一眼还能让国家灭亡。不得不说,这夸张手法堪比现代偶像剧的“眼神杀”。

不过,诗的背后还有个让人泪目的故事。李延年写的佳人,其实是他的妹妹李夫人。当年她嫁给汉武帝,因病痛即将去世时,为了不让皇帝看到自己容颜衰退,硬生生不见最后一面。

这种“留美到最后一刻”的执念,真是让人叹服。

《诗经》里的佳人——清扬婉兮,宜室宜家

《诗经》里的美人跟李延年笔下的“倾城倾国型”不太一样,她们更清新、更接地气。比如《郑风·野有蔓草》中的佳人,直接用“清扬婉兮”四个字点出她的气质,清新得像早晨的露水,温柔得像一阵春风。再比如《周南·桃夭》,诗人一边描写桃花的灼灼芳华,一边祝福女子出嫁时“宜其室家”。

这位美人不仅长得好看,还特别贤惠,完全是古代版“完美老婆”的模板。对比一下《蒹葭》中的“伊人”,那可就是另一种画风了:全诗写得缥缈朦胧,佳人就像水中的倒影,可望不可即。你说急不急人?

唐诗里的美人——从杨贵妃到豆蔻少女

说到唐朝,写美人最厉害的非李白莫属。他的《清平调》直接拿杨贵妃开刀,把人比作“云想衣裳花想容”,还说她是“群玉山头见”,这种仙女级别的夸赞也就杨玉环能受得起。整首诗写得华丽又不落俗套,仿佛在说杨贵妃不只是美,还是“美到让全世界都嫉妒”的那种。

相比之下,杜牧的《赠别》就显得清新多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直接把少女的青春和花期画上了等号。尤其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话就把美人的地位拉到了“扬州一姐”的高度。

难怪后来“春风十里,不如你”成了朋友圈的爆款文案。

宋词里的美人——墙里佳人笑,墙外人心碎

宋代词人写起美人来,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就是个绝佳的例子。他没怎么正面描写美人,只是写了墙里佳人的一阵笑声,就让人心痒难耐。

可偏偏这笑声戛然而止,让墙外的“行人”陷入了“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深深痛苦。苏轼这招太高明了,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听觉版,既显得美人动人,又让人欲罢不能。

“红颜薄命”型美人——纳兰性德的深情杀

要说最懂“美人迟暮”这种悲情意境的,清代的纳兰性德必须拥有姓名。他的《浣溪沙》没有直接写美人,而是通过追忆亡妻的日常细节,让人读得心酸不已。“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写的就是夫妻日常的温馨画面,但如今物是人非,只剩无尽的怅惘。

这样的红颜,不是倾城倾国,也不是清扬婉兮,而是那个陪你读诗、陪你喝茶、陪你打趣的“人间伴侣”。

古人的美人诗词,写的不只是美人本身,更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杨贵妃,还是平凡如纳兰性德的亡妻,每一位红颜都寄托了诗人心中独特的情感和幻想。至于这些美人到底美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毕竟,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写得越“模糊”,我们想象得越“具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1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