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赠别诗是赠给扬州歌伎的,还是赠
我们今天称十三四岁的女孩为“豆蔻年华”,这是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赠别》诗有二首,其一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以“豆蔻”比喻“十三余”的少女。豆蔻到初夏才开花,而农历二月初尚未开花,此时只含胎于枝叶间,所以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后人也因此称十三四岁的少女为豆蔻年华。 豆蔻因诗中写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十里扬州没人能够赶得上此女。而且诗人也在扬州待过两年,所以,有人就认为这首诗是写给扬州歌伎的。但从诗中写到的“十三余”的歌伎来看,应该是赠给张好好的,因为诗人专门为她写过《张好好诗》,诗中就有“十三才有余”的诗句,而且还深情书写这首诗,给今人留下唯一的墨宝。可见其对张好好用情之深。不过,遗憾的是杜牧与张好好最终是有情人未成眷属。 杜牧出身显贵,他的祖父杜佑不仅做过宰相,还用了36年时间编成了卷《通典》巨著。杜牧从小就生活在“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的家庭,23岁时就写成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26岁高中进士第5名。 就在中了进士的那一年10月,杜牧跟随沈传师来到江西担任文字秘书。唐朝官员有家中养歌妓的风气,沈传师也养了一班歌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好好。在一次酒宴上,杜牧见到了张好好,二人一见倾心。于是,两人一起“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当时,张好好只有13岁。 后来,沈传师调到宣城任职,张好好也告别了杜牧,跟随沈传师到了宣城。过了三年,张好好已经16岁了,就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以重金纳为小妾。而在这三年当中,杜牧与张好好失去了联系。 又过了两年,杜牧与张好好在洛阳相见了。只可惜,张好好虽然还是那样绰约多姿,可已经“婥婥为当垆”了,也就是做了卖酒女。痛惜之余,诗人写下了《张好好诗》相赠。他在诗中自嘲“少年垂白须”。第二年,也就是大和九年(年),杜牧再次书写《张好好诗》,这就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书法国宝,今存于故宫博物院。至于张好好何以沦落为卖酒女,一说是沈述师死了被赶出家门,另一说是沈述师又另去他女。 总之,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11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柴胡舒肝丸配一物,化气火痰六郁,消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