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遵义(知名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来源:新浪网

从年到年改革开放,中国基本上只有“单一循环”,即“国内循环”。

这一部分是由于 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一部分是由于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与前苏联之间产生争端。

在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开始了第二种循环,即“国际循环”。

在年之前,国际循环相比国内循环仅是很小一部分。在年至年间,该比率从10%增长到25.7%。

年,人民币经历了大幅贬值并成为经常账户可兑换货币,该比重从25.7%跃升至35.7%。此后一直保持在该水平,直到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多年以来,中国国内需求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中国经济不再只是作为世界工厂,也已成为世界市场。

尽管原则上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完全封闭和完全自给自足,就像中国在年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时间里所做的那样,如今的朝鲜似乎仍是如此。但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 不可取的。

两个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自愿国际贸易始终是双赢的,因为双方的选择范围都扩大了,两国的福利必然是增加而不是减少,除非两国碰巧在每个部门和行业都具有相同的比较优势。因此,非自愿性地减少国际贸易始终是双输的。

中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其贸易伙伴国家也是。

如今,除非让实际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完全自给自足。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原因是与进口产品竞争并且“边做边学”。然而,中国目前仍存在无法生产的产品,如大型飞机和先进的半导体。

中国目前也存在国内产能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需求量的商品,如食品、石油、铜和铁矿石。这些产品和商品目前大量是进口。如果中国完全放弃国际循环,则意味着将没有这些产品和商品,或只有有限数量。

因此,回到单一国内循环并不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中国确实需要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不应等同于自给自足。

中国不能通过退出世界而获胜。与美国的经济脱钩并不意味着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脱钩。为了维持国际循环,中国需要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欧元区国家。

如今中国面临的 风险是再次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绝。

中国必须继续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国际秩序。可以认真考虑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相互实施三个零战略,即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和零补贴,当然同时不排除“幼稚产业”的例外情况。

为防失联,请加,谢谢!

对讲课视频感兴趣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