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了医的缘故,家里的亲戚朋友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来询问我,这不前段时间有个小外甥打来电话,说他这阵子胃口总是不好,有时候吃完就吐,觉得口苦,喉咙有酸水反流,而且胸口很闷,身体疲惫,稍微运动一下就要喘息。

我在视频通话里仔细看了看他的面色,有点发黄,又看了舌头发现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腻。

立刻想起了一个方,便对他说:你这是脾胃虚,不能大补,要慢慢来,我给你开点中药寄回去,每天吃完饭之后用水煎煮服。

过了大概一两周,他打来视频电话,说他现在胃口好多了,每天都吃得很香。我看他的气色也比之前看起来好了很多,还让我开一些中药寄回去巩固。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我是怎么使他胃口变好的。

其实,我给他开的方子就是和中益气丸,出自《御药院方》,具体的组方:

木香、丁香、肉豆蔻、茴香、京三棱、官桂、白豆蔻仁、人参、缩砂仁、青皮、陈皮。

这个方主要是用来治疗中焦虚寒,脾胃不和,气不升降的,如果出现了呕吐减食,口苦吞酸,胸闷短气,面色萎黄,或者胸满不适,不欲饮水,大便不通的症状,就适合用这个方子。

中医认为,脾胃就像管理粮食仓库的官吏。胃负责接收人体进食后运送而来的粮食,并且进行初步的分类安置,脾则负责将粮食加工转化成精气、血、津液,再运送到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此,若脾胃功能旺盛,就能源源不断地为人体运输营养物质,使人体气血充足、精神饱满。若是脾胃功能衰弱,就不能正常受纳和运化水谷,导致脾胃不和、升降失调。脾胃虚弱有很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饮食不节,即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者喜食肥甘厚腻,都会让脾胃这两位官吏手忙脚乱无法及时处理。导致有剩余粮食堆积在仓库中,最后就是发霉变烂,仓库的环境渐渐变差,也就是脾胃功能渐渐变弱了。

那么这个方子是如何调理脾胃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本方的妙用之处。

一、补气——人参

《黄帝内经》中有言:“土生甘,甘生脾。”

这就是说脾胃像一块广袤的土地,而甘味的中药能够使土地变得滋润肥沃,土地肥沃了,就能够使作物生长得更加旺盛。人参味甘,归脾、肺经,正可以使脾胃这块土地变得富饶起来,也就是使脾胃之气充足,这样脾胃既有动力受纳运化水谷,也有动力运输营养到全身了。

二、理气——陈皮、木香、青皮、丁香

丁香有使胃气降逆的作用,便可以让反流的水谷和下降的胃气一起下降,不仅可以缓解恶心呕吐,还可以用于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打嗝、口臭。木香味辛苦、性温,可以行气止痛,和胃消胀。陈皮可理气健脾,补而不滞。青皮归肝、胃经,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脾虚时可能会导致肝偏亢,青皮可以疏肝破气防患于未然,还能消积化滞。

三、化湿——白豆蔻、砂仁

在中医理论中,脾属土,其性湿,就像需要定期给作物浇水才能维持作物的生命力,但是脾一虚,就容易导致水分过多地停留,作物不仅被浇过了头,甚至可能快被淹死了。因此需要一些化湿药来让脾湿而不滞。白豆蔻、砂仁均味辛性温,辛味可以发散,温可以化燥,两药合用,可以有效祛除脾中的湿邪。

四、温里——生姜、茴香

茴香、生姜可以温里散寒、固护胃阳,保证气机的运转顺畅。除此之外,还有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功效的肉豆蔻,以及消积导滞功效的京三棱。

以上这些药补脾益气、祛湿健脾、和胃降逆,标本同治,共同达到了和中益气,进美饮食的功效。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性也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即使同样是脾胃虚弱,脾胃不和,每个人的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非专业读者,一定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对症应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