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山东博学教育
一、政治礼仪 1、礼乐制 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2、封禅 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封禅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3、五礼 形成于西周,吉是祭祀之礼,祭天、祭地、祭人鬼;凶是哀悯吊唁之礼,典型如葬礼;军是军事礼仪,如检阅军队,部队出征时的仪式;嘉有喜庆的含义,如君王登基、婚礼;宾即宾客,指接待宾客,如外交往来。 二、生活礼仪 1、诞生礼 ①、三朝 出生三天接受各方的贺礼,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璋,是玉器,指代生男孩;生女孩是弄瓦之喜,瓦是一种用于纺织的器具,男耕女织,用此指代生女孩。 ②、满月 有剃胎发的习俗。 ③、百日 常见习俗有百家锁。 ④、周岁 常见习俗是抓周,抓到不同的物件预示着人生命运的不同。 2、兄弟长幼排行 古代兄弟长幼排行依次是伯、仲、叔、季。 3、成人礼: 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行冠礼;女子15岁成人,行笄礼。 :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十岁以下。 孩提——二三岁。 始龀——七八岁。 垂髫——三四岁到十三四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束发——十五岁左右。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4、婚姻六礼 纳采: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六礼”中的第四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 请期:即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5、见面礼 见面礼分两种形式,分别是作揖和拜。 ①、作揖 双方身体略弯,抱拳前推。抱拳时,一般为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包在外面,即左掌右拳。 ②、拜 主要指跪拜。 6、座次礼 ①、筵席 座次的先后顺序(从尊到卑)依次是西、北、南、东。 ②、朝会 皇帝背北面南,即背面朝北,脸朝南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2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风十里豆蔻年华,明白这些词最初的含义
- 下一篇文章: 女性开始衰老,有5个下降表现若你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