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豆蔻熟水夏日茶
豆蔻熟水夏日茶 文/丁兆平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卧在床榻之上,看残月照窗纱。白豆蔻煮熟水,壳梢一并用上。何必强打精神,讲究烹而分茶。 ——这是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对晚年衰病之时生活状况的自述,成就了这一首委婉动人的抒情词《病起萧萧两鬓华》,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 茶是世界 的植物饮料。吃茶始自中国人,而在宋代,有一种独特的“分茶”烹茶游艺颇为流行。这应当是抹茶的一种,玩时“碾茶为未,注之以汤,以笑击拂”。此时,盏面上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图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恰如一幅幅水墨图画,故也有“水丹青”之称。 病中的词人李清照没有了“分茶”的雅兴,却不忘煮来“熟水”将息调养。所谓熟水,是采用植物或其果实作原料煎泡而成的饮料——堪称冷饮的一种中药汤。据元代丘处机所著《摄生消息论》,在夏季摄生消息中,明确指出夏季“宜桂汤、豆蔻熟水”。这说明时在夏日,也体现出词人对调摄养生的了解。 话说这“熟水”乃是自宋代迄今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中药保健饮料,多供夏季祛暑饮用,后来还从单方变成了复方配伍,使祛暑保健的作用更为显著。李清照所饮用的“豆蔻连梢煎熟水”,用到的原料为白豆蔻,也就是一款“白豆蔻熟水”。在元代陈元编写的《事林广记》中,有它的制作方法: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夏日天气炎热,有时又热中夹湿,“最难将息”。三伏天气,外有暑热围困,若内中湿滞,外热内寒,常见引发腹冷、腹痛、腹泻等症状。 南药白豆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取其果实入药用。一般是去掉皮,取里面呈球形的果实(种子团,呈三室),称之为蔻仁,白豆蔻药材所指就是。其单粒种子,中医称其为“蔻米”;而豆蔻的“蔻”字,即为物盛而多之意。白豆蔻味辛性温,有化湿行气、暖胃除痞、化滞消食的作用。白豆蔻的壳又称“白蔻衣”,也有药用功效。白蔻衣秉承蔻仁的余气,作用与蔻仁相同但药性较缓,较适合那些脾胃略有余滞的人,单用白蔻衣也可达到宽胸理气和胃的效果。 白豆蔻连衣,利于存放。词人李清照应当熟悉白豆蔻的药性。她不去其壳煮熟水,既因病体懒弱,粗其制,而也可能就为了充分利用蔻仁和蔻壳共同的药效。 南方熟识其生境的人说,白豆蔻生长在热带潮湿环境中,长在山沟阴湿处。而它擅长所治疾病,正是暑热三伏天气,人们感受湿气所患疾病。而且白豆蔻温中化湿,也能对抗脾胃的寒湿。《本草图经》对用白豆蔻治胃因冷侵,解释为:“古方治胃冷,吃食即欲吐及呕吐,六物汤皆用白蔻,大抵胃主冷,即相宜也。” 熟能生巧。历史上熟水的运用也从单一原料到复方原料的发展过程。例如“白豆蔻熟水”发展成以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药材组成的“复方豆蔻熟水”,其在伏天饮服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 熟水——中药饮料的保健应用,曾为皇宫贵族们所重视。清朝各代宫中的御医,就有为帝后妃嫔们在夏日开出消暑的香薷汤等中药方剂,以及清暑益气丸等丸药。据清宫医案记载,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诊病处方中,就常见以甘菊10-15克、霜叶5-10克、鲜芦根5-10克、橘红10克、炒枳壳5-10克为组成的熟水配方,具有消暑明目、消食化痰等诸多功效。后来熟水在皇宫内又发展成具有多功能的配方,如有“草决明熟水”用于明目、通便,很适合夏伏天年老之人饮用,再如有“金银花熟水”用于清热解*,很适合夏暑伏天时饮用。这些 的植物饮品,可充分发挥其保健调养之用。 教你做白豆蔻熟水:将带壳白豆蔻洗净,放入容器如茶杯或暖瓶,倒入开水(沸汤),加盖密封片刻,就可以倒出来喝了。既在夏季,你自然可以放凉后取用。投入量据容器大小灵活掌握,不需要放太多,大茶杯中约每次三五粒即可,投得过少时香气不够,投得过多,其香气会变得浓浊,少了清新畅快之感。夏天暑湿重时,喝点豆蔻熟水不仅能健脾开胃,还有止呕的功效,是难得的夏季饮品。 特别提醒:对于阴虚内热、胃火偏盛,有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表现的,应忌服豆蔻熟水,糖尿病患者也当忌用。过量服用白豆蔻,易有助脾热、伤肺损目的不良反应,须注意。 山东中医药大学新媒体中心文字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丁兆平 技术:高 原 主编:刘 明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tz/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喝了它痛经色斑不来扰,让你的Ta重返豆
- 下一篇文章: 这个土豆做法,你 没见过,做出来大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