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传统文化6
斑鸠菊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33202.html小伙伴们好~这里是小当当!大家教资备考路上的全能小助手教资笔试科目一的综合素质重在平日的积累快跟着小当当每日打卡更多核心考点,扫码进群领取!传统文化一古代年龄称谓 在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说法,古代人的年纪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某人几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用不同的称谓。今天就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称谓。 01古代年龄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不满周岁,指婴幼儿时期。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二三岁的儿童,亦作“孩抱”。 4.始龀:七八岁的儿童。儿童开始换牙年龄,《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5.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指三四岁到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自然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8.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0.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这时男子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1.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12.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3.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行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14.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5.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16.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7.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70岁比较少,难得。 18.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19.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20.期颐之年: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更多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扫码进群领取 ?? 更多教资笔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8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古人对1到岁的称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