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学期第一天,永济市城西初中青年女教师杨娟主动要求到乡村分校任教,她从一位家长口中得知,班里一名叫马蒲元的女生家境贫寒,她的父亲病逝,母亲聋哑,奶奶年迈,舅舅腿脚不便,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和上幼儿园的弟弟,一家六口人挤在两间破瓦房里,可以说一贫如洗。

了解了马蒲元的情况后,杨老师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她,还给她买了新球鞋、学习用品和学习资料。课堂上,杨老师鼓励马蒲元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杨老师主动与她聊天,要求班里的孩子也要多帮助她。该校校委会研究决定,把马蒲元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又免去她三年的教辅资料钱和生活费,并多次到其家中探望,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疫情期间,杨老师从“后台”发现马蒲元没有提交答题卡,她第一时间给马蒲元舅舅打了电话。原来是家里只有一部手机,作为姐姐的马蒲元只能先让弟弟妹妹学习。于是,杨老师从家里找到一部旧手机,更换了手机屏和电池,驱车前往马蒲元家。半小时后,杨老师推开了那扇熟悉的旧铁门。破旧的房屋又一次映入眼帘,却没有看见马蒲元。

这时,马蒲元奶奶从外面回来,告诉老师,孩子前段时间的网课是在山上放羊时抽空看的回放,山上信号差,孩子落下好多功课。放羊?14岁,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让老师心痛不已!义务教育要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何况是命运多舛、品学兼优的马蒲元呢?于是她要求奶奶带路去山上找马蒲元。

穿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过布满荆棘的乱草堆,远远看见一着红色上衣的孩子,正一边熟练地赶着羊群,一边背诵《马说》,这个孩子正是马蒲元。杨老师瞬间泪湿了眼眶,马蒲元看见老师来了,满眼惊喜,却不敢开口,拘谨地捏着衣角,不知所措。杨老师擦干眼泪跑过去说明来意,并决定说服家长,必须让马蒲元按时线上学习。经过一席长谈,她终于说服马蒲元奶奶和舅舅,马蒲元拿着手机,俊俏的小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靥。从山上下来后,细心的杨老师跑去马蒲元邻居家连上无线网,还给手机卡里充值了充足的流量,确保万无一失,让马蒲元能按时听课。

这就是一个发生于永济市城西初中分校的故事。

“一个都不能少”在杨娟老师和城西初中分校领导心里,不只是轻飘飘的六个字,这也是她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信念,对沉甸甸的初心的践行与坚守,更是该市集团化办学举措结出的硕果之一。

早在年末,永济市教科局就开启了深化教育改革航程,在全市成立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教育集团。近年来,该市不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这一办学模式改革,实施“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城乡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试行城区学校在农村办分校,全力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激活了永济教育的“一池清水”,收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永济市的集团化办学为更多像杨娟这样的有志于支教乡村的优秀老师走上追梦之旅,也是落实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同时实现了城乡资源的互补,让乡村孩子看到生命中的另一片艳阳天。

如今,该市相继又出现了“城北分校”“城东分校”等试点,相信集团化办学一定会惠及一方百姓,让优质教育的硕果缀满枝头。

作者:谢全登、冯红寅单位:永济市教育科技局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