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李老师,我跟您学习期间,发现许多小孩也找您看病,疗效很好,您是怎样诊治儿科病的?

答:作为一个全科医生,当然要学会治儿科病。我的体会是儿科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小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发生病变时,阴阳易于偏胜,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治疗时要避免伤阴伤阳,并注意病势的进退顺逆。二是小二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有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在病理上既有容易恶化的一面,又有易趋康复的一面。故治疗时应以“攻邪不伤正”,和“中病即止”为原则。特别要呵护脾胃。

二问:过去认为儿科有麻、痘、惊、疳四大病症,现在还是这样吗?如何防治?

答:小儿出生之后,要进行各种防疫接种,麻疹、水痘已经极为少见,现代小儿常见疾病,以“炎”病最多,如鼻炎、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等。其次是“疳积”或消化不良等病变,季节性流

感也常见。

对于小儿病,亦应以预防为主,即中医“治未病”的原则,对小儿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合理运动、环境卫生等方面要细心照料。目的是提高小儿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小孩有病症及时治疗,中西医都有办法,但不要有病就用抗生素、打点滴。过度使用药物最易损伤小孩的体质。用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我有一个预防流感的“四花汤”:菊花、木棉花、鸡蛋花、扁豆花各10克,煎取毫升当茶饮,你可试试。

三问:小儿鼻炎如何防治?

答:小儿感冒最易发生鼻炎、扁桃体炎和咽炎。因为“鼻为肺窍”,是上呼吸道的第一关。病证有寒、热、轻、重、虚、实的区别,有年龄的区别。我常用“小儿鼻炎方”加减治疗。药物是:(用量以三岁小孩为例)辛夷花、薄荷各3克,鹅不食草、野菊花、桑白皮、僵蚕、苍耳子、白芷各5克。加减法:鼻流清涕者为寒,可加桂枝3克;鼻流浓浊涕者属热,可加金银花5克;鼻涕带血者,可加白茅根10克;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者,可加重楼、马勃各5克;扁桃体化脓者,上方去苍耳子、白芷,加岗梅根、重楼各10克、山豆根5克;有痰者,可加杏仁、川贝各5克等等。

四问:小儿咳喘如何防治?

答:小儿咳嗽、喘气多因支气管炎或肺炎引起,要及早治疗。反复发作有可能演变为“哮喘病”值得注意。我常用“小儿咳喘方”加减治疗。组成:炙麻黄2—5克,杏仁、川贝、僵蚕、重楼、甘草各5克,生石膏、百部各10克。(剂量以3岁小孩为例)加减法:小儿体虚者,可用板蓝根10—15克代替生石膏;咳嗽痰多、肺部啰音多者,可加苏子、射干、橘红各5—10克,胃纳差者可加鸡内金、独脚金各10克,大便干结者,可加火麻仁10—15克等。

五问:小儿食积如何防治?

答: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小儿食少、消瘦、烦躁多动、易生病、大便不正常等,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食积症”。多半是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我有一个“小儿食积方”可治此症。组成:党参、白术、陈皮、茯苓、莲子、独脚金、布渣叶、鸡内金各10克,炙甘草5克。临床可随症加减。有健益气、清热消滞、和胃消积的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