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最成功的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当然,今天我们不谈金庸的小说,只谈一谈金庸一生与四个女人的情缘。

一、杜冶芬

年,23岁的金庸,在杭州的《东南日报》找到了副刊编辑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报刊的副刊,基本上以娱乐为主,金庸在上面开了一个栏目:“咪咪博士答客问”。

所谓的“咪咪博士”,就是笑眯眯的博士,在这个栏目里,金庸小试牛刀,深受读者的喜爱。

当时这个栏目提出了一个问题:

“具有什么特征的鸭子好吃?”

金庸说,好吃的鸭子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脖子坚挺,二是羽毛一定要厚密。

这期报纸一出,没想到,金庸就被一个14岁的少年怼了。

少年说,你说鸭子必须羽毛厚密才好吃,我问你,南京板鸭没有毛,但是,为什么也好吃?

这其实就是抬杠了,金庸讲的是怎么挑鸭子,而少年说的是煮熟的鸭子。

金庸就回信说,你这个人很有趣,哪天见个面啊!

我们都知道少年心性,那是不怕事大的,这个少年顿时回应,说天天在家,随时恭候。

结果,金庸周日还真的来拜访了。

这个少年名杜冶秋,是一个著名大医生的儿子,家境十分优渥,与金庸一见如故。

奇妙的是,一来二去,金庸看上了杜冶秋的姐姐杜冶芬。

杜冶芬当时芳龄17,正是豆蔻年华,就像是林徽因遇到徐志摩,大约也是这个年纪。

这个年纪的少女,站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上,极具吸引力。

当时的电影票一票难求,但金庸是报社编辑,很容易就能搞到电影票,所以,金庸就经常邀请杜家一起看电影,而杜家对于金庸这样出身书香世家的青年才俊,也高看一眼。

以金庸写小说百转千回的本事,谈恋爱自然也是一把好手,很快,杜小姐就与金庸坠入爱河。

次年,金庸被外派到香港,杜小姐忍不住思念,10月二人完婚。

然后,杜小姐随金庸来到香港。

金庸在香港有个笔名叫林欢,据杜小姐后来回忆,金庸原名查良镛,查字有个“木”字,而杜小姐也有一个“木”字,二木成林,小两口婚后男欢女爱,取一个“欢”字,这就是林欢的由来。

可惜好景不长,杜小姐是杭州的贵小姐,不懂广东话,而当时金庸早晚忙于工作,不免对妻子疏忽,而杜小姐久在异乡,无人陪伴,过得也并不开心,后来二人于年草草离婚。

至于后来有人爆料说杜小姐有外遇,而令金庸不能接受,这实在是查无实据,做不得准。

二、夏梦

年,香港武术界发生了一起口水战。

太极门与白鹤门发生争执,按照江湖规矩,最后要在擂台上一决雄,这自然激起了香港市民的极大热情。

当时《今晚报》主编罗浮灵机一动,预告说第二天要有精彩的武侠小说连载,这一下香港市民顿时被吊起了胃口。

罗主编找到当时的编辑梁羽生,说,给你一个任务,从明天开始连载武侠小说,这让梁羽生惊得嘴都合不上了,自己根本就没有准备,怎么写?

青年梁羽生

罗主编说,你随便写。

结果,赶鸭子上架,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D京华》就匆忙问世了,没想到的是,居然一炮打响,梁羽生顿时成了“网红”。

同为晚报编辑的金庸一时技痒,在年,也捉刀上阵,开始《书剑恩仇录》的连载。

这本书写完,金庸的名气也上来了,但这时,金庸却忽然从晚报辞职,进入了长城电影公司,做起了编剧。

很多人都不理解,金庸为何放弃“溜光"的大道不走,反而夜行。

其实,当时金庸爱上了长城当家花旦夏梦。

当时夏梦24岁,正是华光四射之时,是整个五十年代最红的女星。

为了接近夏梦,金庸开始为夏梦工作,一口气写了《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等剧本。

金庸的才情那真是到哪都放光,很快就得到了夏梦的认可。

但是,当时金庸虽然小有名气,但是与夏梦的差距简直太大了,金庸后来回忆说,唐伯虎爱上华府的丫环秋香,不惜卖身为奴进了华府,我和唐伯虎比,还差得很远呢!

金庸腾不出时间来陪伴娇妻杜小姐,却可以”卖身“到长城影业。

但是,后来夏梦和林葆诚结婚,并且二人琴瑟和谐,根本就没有缝隙,这让金庸感到了失落。

有粉丝分析《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其实就是夏梦,而段誉可能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既然佳人没有追到,那么留在长城影业也就不合时宜了,金庸果断地离开。

此时,他的内心或许充满愤懑,深恨自己实力弱小,这才导致追求失败,既然如此,那我就变强。

三、朱枚

在金庸的感情空窗期,一个女记者走进了他的视线。

这个女记者叫朱枚,小金庸11岁,也是一个大美女,并且工作能力非常突出,如果拿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来比喻,朱枚可能更近于赵敏这样的人物,后来明报的很多同事,都称朱枚为“敏郡主”。

金庸得回《大公报》当编辑,与记者朱枚算是同事,一来二去,二人相恋。

年,二人结婚。

但是,金庸这样有才的人,内心深处恐怕永远不是一介小小编辑能满足的,年,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开始了创业。

有过创业经历的人,可能会理解创业的艰难。

朱枚既要照顾金庸的起居,为了节省开支,经常是在九龙做饭,然后拿到香港来吃,并且,朱枚发挥自己当记者的优势,为明报的成长,实则出力极多。

另一方面,金庸发挥写武侠小说的长处,在《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饶是如此,明报也是入不敷出,当时金庸愁得病倒,全靠朱枚操持。

下午工作实在是累了,二人就叫一杯咖啡,夫妇一起喝,晚上下班后,要回到尖沙咀居住,必须坐船。

当时船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凑齐六人才能开船,价格便宜,另一种是即来即开,需要三元,那时金庸夫妇二人宁愿在深夜的冷风里瑟瑟发抖,也不愿包船过海,由此可见当时的艰辛。

有段时间,基本上是靠朱枚变卖自己的首饰维持生计。

好在,以夫妇二人的才情,最终渡过了难关,后来明报发展成为香港三大报纸,金庸也大方起来,有一次,金庸在港大捐款万,校长开玩笑说,如果后面再加一个0就好了,金庸很爽快地在支票上面再加了一个0,让校长喜出望外。

有时,人可以共患难,但是不能共富贵。

在朱枚给金庸生下二子二女之后,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二人的关系。

这就涉及到了金庸生命里的第四个女子。

四、林乐怡

《明报》旁边有一家咖啡馆,事业走上正轨,金庸再也不需要和夫人朱枚共同喝一杯咖啡了,他实现了咖啡自由。

工作之余,金庸经常来这家咖啡馆休息。

有一次,金庸正喝咖啡,有一位美丽的年轻女侍应,走上前来,问,您是金庸先生吗?

金庸顿时被眼前的女子所吸引,那眉目之间,简直就是夏梦再现啊!

琼瑶在《情深深雨蒙蒙》里写了一个军阀陆振华,他的初恋萍萍自杀,后来只要遇到形似,或者神似萍萍的女子,他都要抢来当老婆。

金庸看到女侍应林乐怡的时候,似乎是回到了在长城影业时的光景,这让他似乎找到了少年时的欢喜。

二人相谈甚欢。

结账时,金庸给了林乐怡十元小费,但是林乐怡并没有接受,她十分体谅金庸作为作家,挣钱不易,这10元小费她不能要。

这让金庸更加饶有兴趣起来,这个小女生的出现,让金庸似乎焕发出了第二春。

而此时,金庸和朱枚,正是夫妻熬成了战友,彼此之间热情不再,而且朱枚性格刚强,就像赵敏一样,即精明又有才干,两个都是领导型的,不免有针尖对麦芒的时候。

家里是头母老虎,家外却是像是夏梦的清纯少女林乐怡,金庸如何选择,也就不那么难于理解了。

毕竟纸包不住火,后来朱枚也知道了此事,但是朱枚一没哭,二没上吊,只是提出了离婚。

传说朱枚提出两个条件:

一是金庸给她一笔钱作为补偿;

二是要女侍应去结扎。

但据笔者推测,似乎这两条都不太成立。

其一是朱枚晚年贫病交加,金庸想要接济她,都被她拒绝了。如果朱枚真的要了一笔钱,以朱枚的能力,不至于到了晚年穷困潦倒。

其二是当时林乐怡只有16岁,让她去结扎才能结婚,显然也是不可理喻。

这两个条件在网上流传很广,很可能是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抹黑朱枚。

五、白月光和朱砂痣

人之一生,如同白驹过隙,旦夕之间,“就是一生,回首往事,也许每个人都有遗憾。

海派作家张爱玲总结得特别好:

“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对于金庸来说,白月光是谁,那真是再明白不过了,如果可以改变的话,金庸一定希望在自己成为武林盟主之时,遇到夏梦,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赢得佳人一笑了。

我们看这四个女人,谁又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

相信,大家也肯定会想到朱枚。

不错,就是朱枚,这个与金庸白手起家的女人,最后却被金庸抛弃,眼看着金庸牵起另一个少女的手,对于朱枚来说,又有什么比这个伤害更大呢?

朱枚离婚之后,据友人透露,欠下了银行多万,还有人看见她在香港街边卖包,即便如此,也没有联系过金庸。

年,医院病逝,去世后,替她领死亡证明的既不是前夫也不是子女,医院的员工。

可惜了这样一个女子,付出一切,没有被珍惜,最终自我放逐,走上了一条最痛苦的道路。

这让我想起一个不算太恰当的比喻。

金庸就是镇南王段正淳,而朱枚就是原配刀白凤。

刀白凤的自我放逐,是与段延庆那一段露水情缘,而朱枚的放逐就是穷困潦倒,让金庸一想到前妻的悲惨处境,就良心不安。

所以,金庸在晚年也曾有过良心发现,他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朱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kl/1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