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行化湿,豆蔻年华白豆蔻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53.html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人杜牧落魄扬州,冶游散心,此千古传诵之佳作本是赠一位少年歌姬。因女子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故借此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而白豆蔻不仅花朵美丽,它的药用价值更为可贵。本期为大家带来的便是芭蕉目、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 据《本草拾遗》记载,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状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着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栽培于热带地区。炮制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 药材名称:白豆蔻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 ①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胸闷气滞,以及湿温初起等症。 ②用于恶心呕吐。 显微鉴定 种子横切面尖梯形或不规则三角形,外周微波状。假种皮细胞多列,切向延长。油细胞1列,褐红色或棕红色,径向延长,圆柱形,长至26μm,直径至21μm,胞腔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由微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并有细小草酸钙方晶。骨胚乳细胞含糊粉粒。胚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作为中药,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非常的多,白豆蔻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理气药,具有行气温中、化湿、开胃消食、解酒等功效,常用于寒湿气滞所致的胸闷不畅、反胃、恶心、呕吐、呃逆、食欲不振、食少纳差、消化不良等病症。 许多人为了更好的利用白豆蔻的功效,更是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膳食,将白豆蔻作为食材来吃,能够让人健脾开胃,提升胃口的同时还能促进消化。并且其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 下面来为大家介绍几种以白豆蔻为主要材料的膳食,感兴趣的也可以动手尝试。 白豆蔻熟水 熟水是中国最早的植物饮料,夏季特饮,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常喝“白豆蔻熟水”。“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就是李清照词中的一句,说的是她夏日病中把豆蔻熟水当茶饮,用以治脾湿之症。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湿脾虚的毛病,于是她就给自己制作“白豆蔻熟水”,在炎热的夏季当水喝。因此,在夏季喝“白豆蔻熟水”,亦有解暑湿、脾虚的效果。再后来,宋代的熟水在宫廷中也十分流行,到了明代,熟水更是一种受推崇的中药保健饮料,而且由单方变成了复方配伍,袪病保健的作用更加明显。 原料组成:白豆蔻3克、甘草9克、石菖蒲1.5克、山泉水适量。 制法:取山泉水适量,烧滚水,以三沸为佳;拣白豆蔻、甘草、石菖蒲入药;药包入瓦壶,沸水烧之;约三分钟倒出,待温后即可品尝,如味浓可再添加热水冲释。 田鸡豆蔻粥 原料组成:白豆蔻6克、大蒜30克、田鸡2只、粳米60克。 功用:温中化湿,行气止泻。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属寒湿积滞者。 制法:田鸡去爪及内脏,切块;大蒜洗净,切粒;白豆蔻、粳米洗净;将田鸡、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再加入大蒜、豆蔻,稍煮片刻,调味即成。 参考文献: 《柴草瓜果篇第二十九讲白豆蔻》姬水英吕选民 《香料大观园》阎红田道华 《古代的饮料》施祥云佚名 《白豆蔻混淆品及掺伪品鉴别》余家奇蹇洪军刘绍俊 文字选自百度百科、中药材库、医学教育网、大众养生网、养生之家网等,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正或删除。 图片来源:网络、药学综合教研室 文字编辑:丁莹、杨雨萱 版型设计:丁莹、杨雨萱 责任编辑:李纪飞、董梦燊 工作室监制:王邸泽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jg/8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杜牧太矛盾了太纠结了太分裂了还让不
- 下一篇文章: 藏在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诗词典故,暑期逆袭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