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式夏日飲品酸梅湯
???夏日消暑袪濕,除了煲冬瓜荷葉湯,四神湯、蓮藕湯等,還有一款酸酸甜甜、生津止渴,消暑熱祛濕滯、老少咸宜的中式飲品—酸梅湯。 ???酸梅湯在清代已為宮廷御用飲品,所以北方賣的酸梅湯,大多會印上「宮廷秘方」或「古法炮製」等字樣。過去北京琉璃廠有一老字號叫信遠齋,製作的酸梅湯十分有名,梁實秋先生曾這樣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動腦筋把信遠齋的酸梅湯製為罐頭行銷各地,而一任「可口可樂」到處猖狂。」這一句真說中我心聲! 梁實秋先生雅舍談吃 ????梁實秋先生有嘗試在家中自製酸梅湯,「在藥舖買了烏梅,在乾果舖買了大塊冰糖,不惜工本,仍難如願。」先生向掌櫃請教,掌櫃很巧妙的答他:「請您過來喝,別自己費事了。」令人莞爾。 ???從文中看到,梁實秋先生自配的酸梅湯,僅烏梅一味加冰糖,君藥尚欠臣藥輔佐,任你怎樣如法炮製,味道必然有所欠缺。綜觀現時民間流傳的各種酸梅湯版本,也無非是烏梅、山楂、甘草,有些加上桂花,有些加陳皮,更有現代創新派加入洛神花。桂花芳香祛濕,陳皮行氣消滯和胃,符合中醫醫理;至於洛神花,我認為無必要,因烏梅已是味酸入肝,洛神花同樣味酸,毋須畫蛇添足。 ???我的老師王心遠教授,世居北京,清宮太醫院傳承,為趙紹琴長子趙利華先生的衣鉢弟子。面對市場上林林總總的酸梅湯,恩師一語道破:正宗老北京酸梅湯,一定要加白豆蔻!感謝師長傾囊相授,雖然藥味只差這一味,有了它,味道和功效卻大大提昇。白豆蔻芳香化濕、溫中散寒、消食行氣開胃,更可解酒毒,而且氣味獨特,酸梅湯若差了白豆蔻,自是欠缺了七分靈魂。梁實秋先生當年若得此秘法真傳,想必在寶島也能隨時熬製,一解鄉愁了。 ? 烏梅、白豆蔻、山楂、甘草 十年新會陳皮 ??烏梅味酸入肝,生津解渴,祛暑消滯。但酸性收斂,有外感時不宜服用。酸梅湯的收斂性質,在紅樓夢中也有記述— ??話說寶玉挨其父賈政一頓狠打後,「口嚷乾渴,要吃酸梅湯。」他的貼身丫鬟襲人,知道「酸梅是個收斂東西」,勸了半天這個寶二爺不能吃。曹雪芹先生深喑醫理,此處寫得合情合理:「剛纔捱打,又不許叫喊,自然急的熱毒熱血未免存在心裏,倘或吃下這個去激在心裏,再弄出病來,那可怎麼樣呢?......」寶玉捱打之時,正值端午前後,暑氣炎炎,再加上出血更耗傷氣津,自然口內乾渴欲飲酸梅湯,但烏梅收斂之性會導致體內毒血惡血難以外排,所以襲人讓他食「糖醃的玫瑰滷子」,既可消暑,玫瑰的養血活血祛瘀功能又可助寶玉傷勢復元而不留瘀,可見作者醫學造詣之深。 ???? ????酸梅湯配料:(二至三人份量) 烏梅二兩?????白豆蔻八錢 山楂八錢?????甘草四錢 新會陳皮一錢??冰糖適量 六碗水先浸約15分鐘,煲滾後轉中至文火再煮約四十五分鐘即可。建議熱飲。夏日陽氣浮越在膚表,胃腸空虛,凍飲只是一時之快,不僅傷脾胃且體內熱氣更難外排;而熱飲後汗孔舒張,有助體內濕氣、鬱熱排出。所以古時及老一輩人越是暑天,越要飲熱茶、熱湯,顧護好陽氣的同時,也有利於卻暑祛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9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道酸梅湯,絲絲夏日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