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体验一、开胃健脾疗厌食古代医家云:“脾胃虚弱,百病乃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根据古代医家对小儿“脾常不足”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我自拟了“开胃健脾方”专治小儿厌食证,临床收到显著疗效。开胃健脾方药物组成: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焦三仙、砂仁、白蔻仁、隔山撬、鸡内金、炙甘草。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导滞。主治:纳差,面黄,消瘦,腹胀,腹痛,汗出,易感冒,大便干结或大便溏薄。方解:小儿脏腑柔弱,脾常不足,运化力弱,若滥施补益则碍滞脾胃,有食滞又不可妄加攻克,以免损伤正气。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焦三仙、鸡内金、隔山撬消食导滞;砂仁、白蔻仁、陈皮理气宽中,和胃醒脾。诸药合用,补其虚,行其滞,调其气,寓消寓补,脾胃两和,诸症悉除。该方体现出江育仁教授“健脾不在补而贵在运”及钱育寿老先生的“疏和运化法”两位儿科专家诊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开胃健脾方能增加厌食患儿肠道吸收功能,促进患儿消化代谢的改善,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及增加肠道对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二、抽动秽语综合征治验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多见于2-15岁儿童,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为运动、行为、思维、人格障碍,表现为不自主重复快速抽动,无目的的单一或多部位的抽搐,如眨眼、面部肌肉抽动、皱鼻、努嘴、摇头、耸肩、踢腿蹬足,以喉中作响,口中秽语,伴性格急躁,易于激怒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的“肝风”、“抽搐”、“痉证”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与小儿“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肾常虚”五脏有余不足有密切关系。本病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阴亏阳亢,肝失所养,肝风内动”。自拟“潜阳熄风汤”,方药组成:熟地黄、黄精、山萸肉、当归、白芍、酸枣仁、龟板、生龙牡、珍珠母、天麻、钩藤、蜈蚣、全蝎、蝉蜕、白附子、龙胆草。功效: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主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证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方中熟地黄、黄精、山萸肉补肾填精,滋补肝肾之阴亏;当归、白芍、酸枣仁补益肝血;龟板、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生龙牡、珍珠母镇肝定志;天麻养肝血、益肝阴、熄内风;钩藤、蝉蜕、蜈蚣、全蝎平肝熄风;白附子祛风而止痉;龙胆草清肝泻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集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熄风清热为一体,以奏恢复脏腑功能,阴平阳秘,内风自熄之功。病案举例:孙某,男,5岁。年7月7日初诊。患儿因皱眉,眨眼,注意力不集中1年就诊。1年前患儿出现皱眉,眨眼,家长起初认为孩子患了眼病,曾带孩子到眼科诊治,经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膜炎,予润舒眼液治疗,上症未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医院诊治,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家长拒绝给患儿服西药治疗,曾在院外服中药治疗,收效甚微,因慕名求医。刻下:频频眨眼,皱眉,弄鼻,努嘴,摇头,耸肩,夜眠不安,盗汗,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西医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断:肝风,证属肝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药物:龟板6g、白芍10g、龙胆草3g、麦冬10g、川芎6g,生地黄、熟地黄、黄精各10g,天麻、钩藤、蝉蜕各6g,全虫3g(洗),蜈蚣1条(去头足),生龙骨、生牡蛎各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剂。二诊:抽动渐缓,效不更方,原方随证加减,继服14剂,诸症消失,舌脉如常,随将药物研极细末,水泛为丸,继服3个月。停药随访2年未复发。三、内病外治显奇效外治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中医外治疗法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实践证明,外治疗法的疗效可靠,使用方便、安全,可克服小儿服中药的困难和惧怕打针输液,并可避免西药给小儿身体带来的毒副作用。外治疗法可使患儿在毫无损伤的治疗中康复。根据小儿肌肤嫩薄,血管分布表浅,皮肤用药易于吸收的特点,临床上我采用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一书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据此,我坚持辨证用药,根据不同疾病辨证施治选用药物。如泄泻一证,常用炒二术、焦三仙、砂仁、车前子、石榴皮、丁香、炮姜、肉桂、黄连、煨豆蔻等药物,根据不同证型选用其中5味左右药物,研制成粉,用温开水或醋调成饼,贴双足涌泉穴与肚脐,以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隔天1次,可贴敷2-3次。用以上方法治疗儿科临床多种常见病,收效令人满意。又如汗证,选用五味子、五倍子、浮小麦、乌梅等药物贴敷肚脐;哮喘,选用麻黄、炙甘草、杏仁、生石膏、葶苈子、苏子、白芥子、射干等药物贴敷天突、大椎、肚脐或加双足涌泉穴;遗尿,选用公丁香、白芥子、益智仁、乌药贴敷肚脐及双足涌泉穴;便秘,选用枳实、丁香、槟榔、川朴、木香、大黄贴敷肚脐;厌食,选用炒二术、焦三仙、砂仁、丁香贴敷肚脐及双足涌泉穴。中药穴位贴敷用药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1、坚持辨证用药。2、在辨证选药的基础上适当配合适量的窜透性药物以利于体表的吸收和经络的疏通。3、用药宜精宜专,针对主要方面解决问题,这是外治疗法用药的重要原则,也是其优势所在。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患儿皮肤对胶布过敏者慎用,患儿皮肤有破损者禁用。临床上除穴位贴敷外,我还采用中药制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中药耳穴压药治疗常见病;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等。内病外治,多途径给药治疗小儿各种常见病,临床疗效显著,为中医儿科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受到病儿家长的欢迎。

文仲渝,女,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五批、第六批师带徒指导老师

        

相关内容》》

                                                                                                                                                      

重庆名医证治心悟|文仲渝:拜师取经

                                                                                                                                                                                                                                                                        

重庆名医证治心悟|文仲渝:读书感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