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寒性胃痛的治法谈治病要有层次

进修大夫曾带一患者来问:“这位病人患胃院痛,是否为脾胃虚寒之证?请师释疑。”我遂诊之,得知病人界脘痛已有多年,这次病发已有数月。

主要症状为胃脘作痛,空腹则甚,得食则稍缓,饱食则脘胀不舒。平素畏食生冷,食欲不振,不下,胃中无灼热之感,常觉手足发凉。按其脉沉细而弦,舌苔薄白,舌质淡嫩。

根据症状,我说:“此证可以诊为脾胃虚寒。”进修大夫又问:“此病人曾用香砂六君一类的方剂无效,而后根据文献报道,胃脘痛脾胃菔寒证可用黄芪建中汤。病人又多次用此方加味,疗效仍不明显,请问老师再用何法施治?”我说:“辨证无误,所选方药亦无错谬,但服之无效,此乃常见之事。对此病人可据《伤寒论》“伤寒阳脉谐,阴脉弦,法当腹中怠痛,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之训。改投小柴胡汤。这是-证而可用两法。另外,亦可参阅《丁甘仁医案》,脘胁痛一门,书左-案,同为中气虛寒,脘腹作痛,初用小建中汤未愈,而后改用小建中汤加小3柴胡汤。

此丁氏所谓“复方图治,夼之不去则偶之之意。先使肝木条畅,则中气始有权衡也。’丁氏此案,是对虛寒性胃痛,从肝脾胃调治,结果病延二载未愈之疾,用本法获效。故丁氏之经验,可以作为治疗这位病人的借鉴。丁氏所用之法,我体会可能就是从《伤寒论》中而来,并且还作了理论的阐述。其实丁氏之方,颇同于《外台》治心腹卒痛中之柴胡桂枝汤方加减。据此病人可用柴胡桂枝汤去黄芩之苦寒,加草豆蔻之温中、当归以养肝血、乌梅之酸以敛肝气,使肝木之气不横,脾胃之气得以温养,其胃痛可得以缓解。”遂即与进修大夫共拟一方,交患者服用。一周后,患者复诊,谓,服后胃痛大减。

过了几天,这位进修大夫又告,他遇另-一患者,病情与上述病者基本相同,诊为脾胃扉寒而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未效,后仿照前例治法,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也取得良效。以上病例说明,要握高疗效,--方面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另方面还要很好地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对一个患者,辨证正确,但治疗立法可有多种,立法相似,选方用药又可不同,在临证时,常常需要根据服药后之病情反映,逐步调整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cf/1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