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一个活在花枝上的王朝。许多曾经绽放在边缘角落的花,在他们的热捧下,成为了时代的新宠,比如梅花,它一宕而起,取代旧唐的牡丹而成为了新宋的国花。还有今天要说的海棠,按照宋人的想法,如果要给他们家国花找对象的话,那么最合适的便是这花中神仙、“百花之尊”的海棠。以这种逻辑,说海棠是宋人心中排行第二的至爱,也不是不可以。宋人的这种海棠情结在今天依然在发酵,从年的《大鱼海棠》到18年的《知否》,从19年的《庆余年》到20年的《鬓边》,海棠在这些热播剧中绵延不绝地散发出宋人眼中独特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宋人钟爱的垂丝海棠

0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明兰:海棠,是凄美爱情与坚韧性情的双重隐喻

《知否》的剧名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如梦令》,吟咏的对象正是海棠花,而这样一株海棠花在剧中无疑是属于盛家小女儿明兰的。明兰自幼聪颖可人,只可惜庶出的身份让她遭尽嫡母和众姊妹的冷眼,后来生母被害去世,父亲又不能真心待她,幼小的明兰只能收敛锋芒,在盛老太太的呵护下委屈而倔强地成长。豆蔻初成的明兰,和许多闺阁女子一样,对美好的爱情充满想象,她初识齐国公子齐衡,两人互托终身,海誓山盟,但身份的差距使她最终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明兰与齐衡明兰的第二段恋情,原以为有祖母的周旋,可以和贺家哥哥平淡而幸福地走下去,却不想对方的优柔寡使两人的关系终止在了婚姻之前。明兰与贺家哥哥贺弘文几经波折,明兰遇到了此生的贵人——顾廷烨,两人从陌生到并肩,彼此逐渐成为了对方最重要的人。那么明兰的这段人生遭遇与海棠花有什么关联呢?明兰与顾廷烨1、爱情:此木瓜非彼木瓜,《诗经》为海棠的爱情寓意埋下了伏笔《诗经》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送礼指南,罗列了多条情侣间的送礼准则,比如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条准则估计会让许多现代人困扰,男子赠女子美玉(琼琚),而女子的还礼居然是木瓜?!古人的脑洞乍看之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其实,彼木瓜非此木瓜,今天市面上的木瓜也叫番木瓜,直到17世纪才从南美洲传入我国;而老祖宗的木瓜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蔷薇科植物,它的果实多子,寓有多子多孙的含义,女子以木瓜回赠的意思便是:我愿意为你生一堆娃。木瓜的这一爱情寓意后来影响到了它的亲戚——木瓜海棠及其家族,海棠在后世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爱情的重要使者之一。在宋代,海棠的这一喻义因为一段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而染上了凄美感伤的色彩。南宋诗人陆游和他的结发妻子唐琬曾是一对佳偶天成的璧人,但因为婆媳关系的历史难题,唐琬最终被婆母休离出户,临行前,唐婉留给陆游一枝海棠,以表情意。陆游与唐琬从此陆游独爱海棠,尤其是在唐琬病逝后,他将一腔情思都寄托在海棠园里,在流寓蜀川期间,他每年都要遍访名园,只为追寻海棠的花影,时人称他海棠癫。海棠是陆游爱而不得的爱情,同他金戈铁马的复国梦一样,只能寄托而无法实现,但海棠也在中国文人笔下多了一个哀婉的别名——断肠花。在《知否》中,明兰的爱情便历经曲折,尤其是和初恋齐衡的恋情,令人吹嘘不已,但她最终摆脱了断肠花的命运,这又是为什么?海棠花又名“断肠花”2、坚韧:理学时代下,宋人眼中的花中神仙,是历经风雨而别具风景的高格灵物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那便是以花比德,这一传统源自于屈原,他在《离骚》中运用大量的芳草香植比喻品德高洁的君子,由此开启了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这一传统延续至宋代时被发扬光大,儒学的新形态——理学兴起后,宋人更是将香草美人的理论推向了更深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将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到天道的高度。在宋人看来,万事万物都是他们研习道德的对象,在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下,宋人眼里的花卉不再是单纯的绿植,而是自带品性的灵物。海棠常于清明时节开放,难免遭遇风骤雨的侵袭,而风雨中的海棠虽饱受摧残,却依然独立挺拔,自成风景,这幅画面落在宋人眼里,便是一种高格的体现,海棠也因此脱离凡俗,成为了花中神仙。雨中海棠,自带风景在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里,海棠的倔强和坚韧是一览无余的。当宿醉晚起的女词人从一夜风雨中醒来后,问的第一句话便是院中的海棠花如何了,当她听到小丫鬟依旧的回答后,她满含哲思地喃喃了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关于这句话,许多人只注意到了红瘦——花落了,却忽略了绿肥——叶润了。女词人固然因为红落而惋惜,但未尝没有因为绿润而惊喜,这一忧一喜、一减一增间,才是流动的春意,才是被磨凿过的丰富生命。明兰自小便命运多舛,嫁作人妇后,又历经各种明枪暗箭,但她最终学会了在阴暗的世俗泥潭里步步为营,一步步地从一棵稍显柔软的幼苗成长为庇护他人的绿荫。历经风雨,要么出局,要么出众,明兰无疑属于后者。回顾她的前半生,她不正是李清照院子里那株绿肥红瘦的海棠树吗?历经风雨,要么出局,要么出众,明兰属于后者

02《庆余年》圣女朵朵:海棠,是高贵而亲民的弹性象征

看过《庆余年》的人,一定会对海棠朵朵印象深刻,这是一位集高贵与接地气于一体的传奇女性。海棠朵朵本是胡人一个大部族的王女,原名松枝仙令,后来被北齐大宗师苦荷收为关门弟子,并成为北齐的圣女。作为一位出身高贵、并同时受到北齐女帝与太后青睐的贵族女子,海棠朵朵俨然是那一株开在皇家园林里的世外仙葩。但这样一位高居庙堂的女子,却丝毫没有让人产生距离感。上一秒,她侠气飞逸,下一秒,她便可以憨态可掬地问五竹:你的皮肤那么好,是怎么保养的?上一秒,她还在朝堂上轻言曼步,一下秒,她就立马放飞自我,跑到菜场和商贩讨价还价,还学着街头大妈的样子顺手掰掉了白菜外层的烂叶。她可以出入朝堂,也可以隐居荒野,她能安然享用御案上的贡品,也能用锄头翻地、土灶炒菜、匕首切菇。她的身上,既有超凡脱俗的仙气,又带着余烟袅袅的烟火,是传说中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翻得了围墙、打得过流氓的传奇女性。《庆余年》的作者猫腻曾说自己不会取名,像范建、范闲父子的名字的确随性得雷人,但海棠朵朵这样一位性情富有弹性的女子,却实在称得上人如其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上可下,可雅可俗1、高贵:你以为只有金屋藏娇?宋人憧憬的却是金屋贮棠,宋代海棠的贵族地位坚不可摧海棠自秦汉之后就已经跻身御花之列,但喜欢编排前人的宋人却嫌不过瘾,还为西晋的首富石崇杜撰了一个金屋贮棠的故事:石崇有一次在自家花园金谷园中闲逛,看到海棠娇艳欲滴,便不禁对海棠说道:如果你够香的话,我一定要用黄金屋来养护你。海棠虽没能如宋人所愿,住上石崇的黄金屋,但它却长年盛开在宋家皇族的禁苑之中。太宗、真宗、光宗都曾为它举办过联诗会,在《全宋诗》里至今还留下了真宗和群臣唱和的二十多首海棠诗。至于那位被帝位耽误的艺术家宋徽宗,还将他亲自设计的皇家园林一角种满海棠,并命名为海棠川,海棠在宋代帝王家的尊贵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海棠的皇家背景,便未让它恃贵而骄,它好养、随性的个性既满足了贵人的鉴赏需求,同时也对平民敞开了怀抱。宋代院本《海棠蛱蝶图》2、亲民:可高堂大宇,可矮屋低檐,海棠的性情在宋代伸屈自如海棠二字中,海意指多、大,而棠与堂谐音,所以海棠寓有满堂之意——儿孙满堂、富贵满堂,在民间它是吉祥与美好的代称。有条件的人家,会在门庭后院栽种海棠,没有条件的,也会在逢年过节时,请入几张绘有海棠的年画:与玉兰、牡丹配伍,它是玉堂富贵;与桂树、玉兰作伴,它是金玉满堂;与柿子同临,它又是世代同堂……海棠凭借它伸展自如的丰富内涵,在宋代成为了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的全民爱物。同是宋代的名花,牡丹娇贵无匹,象征豪富;寒梅清癯孤高,代表寒士;而相较之下,海棠的宽容度是最大的,它可高可低、可贵可寒,其亲和性情与《庆余年》里的海棠朵朵几乎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可谓名花倾国两相欢喜。可高可低的海棠,深受宋人的喜爱(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删,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oukoua.com/dkzy/12400.html